AI导读:

北京通美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PO进程受阻,超过两年仍未登陆A股市场。原因可能涉及核心业务受外贸政策影响,以及因商业秘密纠纷被证监会问询。

导语

北京通美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通美”)注册进程悬而未决,超过两年仍未登陆A股市场。时代投研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背后原因复杂。

时代投研注意到,北京通美在提交注册后仅九天,便收到了证监会的问询函。然而,两年时间过去,该问询函的回复仍未在官方渠道中出现。此外,尽管北京通美在今年7月已更新并提交财报,但上交所官网上仍未显示其更新后的财务数据。

12月17日,时代投研向北京通美证券部邮箱发函询问上述疑问。12月18—20日,时代投研多次致电招股书披露的证券部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

摘要

北京通美注册进程受阻,或因两大原因:核心业务受外贸政策影响,以及商业秘密纠纷遭证监会问询。

正文

核心业务受外贸政策影响

北京通美于2022年8月1日提交注册,拟登陆科创板,但至今仍未获注册批文。招股书显示,北京通美系美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商AXT公司的中国子公司,以砷化镓衬底、锗衬底等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

其中,砷化镓衬底、锗衬底的生产销售是北京通美的两大核心业务,报告期内合计营收持续增长。然而,外贸政策的变化对北京通美的经营业绩造成了较大影响。例如,由于外贸政策的变化,AXT公司曾表示其中国子公司将立即着手申请许可证,以继续从中国出口镓和锗基板产品。

此外,从供应端来看,镓、锗及其相关化合物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的粮食”。中国在全球镓、锗储量中占比较大,短期内国外缺乏可替代的渠道。在新的外贸政策下,北京通美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经营环境或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北京通美在招股书中坦承,公司在主要原材料市场中的供应商相对较少,对部分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存在一定的依赖,相关供应商可能无法保证长期稳定地提供原材料,使得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虽然AXT公司曾发布声明称,其中国子公司北京通美获得中国商务部授予的初步出口许可,可恢复向部分客户供应砷化镓和锗基板,但市场人士仍认为,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将影响到北京通美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

目前,北京通美已于2024年7月更新并提交了财报,但其业绩是否受外贸政策影响而大幅波动,还有待财报公开。

商业秘密纠纷遭证监会问询

除了核心业务受外贸政策影响外,北京通美IPO停滞不前的另一大原因或是深陷侵犯商业秘密纠纷。

据《经济导报》报道,张某某曾在山东国晶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晶”)担任研发员,参与了核心产品和工艺的开发工作。后入职北京通美,帮助北京通美在短期内实现了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并获得股权激励。

山东国晶认为,北京通美涉嫌侵犯其商业秘密,并于2021年9月在禹城市公安局报案。2021年10月13日,禹城市公安局认为该案符合立案条件,进行立案侦查。

然而,在各版招股书中,北京通美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纠纷及被立案侦查的相关情况均只字未提。直到第二轮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北京通美说明是否存在侵犯其他机构商业秘密或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情形及依据,北京通美才终于松口。

北京通美回复称,公司收到相关举报信,举报方认为发行人及涉事员工涉嫌侵犯其商业秘密。经公司自查后认为,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来源清晰,不存在侵犯举报方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情形。

此外,北京通美还称,涉事员工在入职时,公司并未许诺任何股权或者期权激励条款,其入职后也未授予其AXT公司的股票和期权。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通美并未言明是否授予涉事员工北京通美的股权。

2022年8月10日,证监会发出问询函,首个问题便是要求北京通美说明商业秘密纠纷事项进展情况。但截至2024年12月19日,仍未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该问询函的回复,北京通美的商业秘密纠纷究竟进展如何,仍然是个谜。

科创板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属是否清晰无争议自然成为了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带来的专利权属纠纷成为了阻碍北京通美上市的核心因素之一。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