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庞大的“工程师红利”成为吸引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重要因素。施耐德电气、西门子等外资企业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并加大AI领域研发力度。政府也出台政策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

将重要研发中心设在中国已成为跨国企业的普遍战略选择。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成功培养了超过6000万名工程师,这一庞大的“工程师红利”成为吸引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关键因素。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房晓曦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思科进入中国30年,已在中国设立了10多个销售办公室,其中上海研发中心是其在中国区域最大的研发中心,同时在合肥和苏州也设有研发中心。西门子同样在中国建立了两个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分别位于北京和长三角地区。

随着中国产业配套能力的不断完善,外资企业对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胡晓指出,中国是施耐德电气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施耐德电气在华拥有五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200人,专利数量超过3000件,研发投入每年增长15%以上。西门子在华的研发和工程人员接近5400人,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数量更是高达12300个。

外资研发中心在华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今年8月颁布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外资研发中心若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将直接享受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此外,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度外资研发中心研发激励计划拟立项项目清单》中,施耐德、ABB、西门子等多家知名外资企业名列其中。

在“工程师红利”的推动下,外资企业纷纷将研发重点投向AI领域。思科亚太地区云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Simon Miceli认为,AI快速发展的趋势将持续,对于企业来说,AI世界存在很多机会。施耐德电气本地化开发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EcoStruxureTMAI引擎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工厂,帮助用户实现能耗降低和效率提升。西门子也在不断加强与中国的本土合作,2020年11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西门子工业智能与物联网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专注于前沿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孵化。

外资企业在华扩大研发规模,不仅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中国的人才技术能力。为了鼓励外资对中国研发中心的持续投入,2024年,北京经开区向25家获得市级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颁发了总金额达5000万元的奖励,这笔资金将按一定比例分三年拨付。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