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动产数字化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动产确权难、管理难等问题,释放动产金融潜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动产抵押新选择,优化司法查封流程,促进银企合作,前景广阔。

新华财经南京12月20日电(记者王圣志朱国亮朱程)不动产抵押贷款早已司空见惯,但你或许未曾耳闻,动产同样能成为抵押的新选择。这一创新源自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悄然改变动产监管的传统格局。

近日,无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物联网技术将引领动产监管的革命性变革,解决动产确权难、管理难等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从而充分释放动产的金融潜力。未来,动产数字化不仅将优化司法查封流程,实现从“保全特定财产”到“保全特定财产价值”的转变,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还将广泛应用于“无感海关”、“以货易货”等多个领域,推动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颠覆性创新。

动产,即能脱离原有位置而存在的资产,涵盖了除不动产外的几乎所有资产类别。然而,由于其可移动性和形态易变性,动产的管理一直面临挑战,其金融价值的开发也相对滞后。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中,动产担保融资占比不足40%,远低于不动产担保。

刘海涛指出,动产数字化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国内每年新增动产规模与GDP相当。然而,动产数字化的关键在于解决权属问题。他分析了钢贸事件、武汉金凰珠宝假黄金诈骗等一系列案例,发现这些事件多因动产管理不善或物权不清而引发。

为了破解动产管理难题,刘海涛提出了“感知社会论”,强调从关注数据转向关注整个事件流程。以称重为例,在“感知社会论”指导下,整个称重过程将被数据化,包括姿态、加速度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都将被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这一理念已助力我国抢占全球物联网话语权,多项国内外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

动产数字化的应用正在逐步展开。在禾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仓库,数千平方米的库房被划分为多个网格,所有货物进出库都经过严格记录和高频率扫描。企业负责人窦勇敢表示,他们利用动产数字化技术,以仓内货物为抵押物,成功从银行贷款9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仓库管理难题和流动资金问题。

动产数字化还促进了银企合作。浙商银行与“感知数链”平台合作,通过动产数字化技术,银行更敢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向无锡钢贸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00多亿元,3600多笔业务无一出现不良贷款。

动产数字化的前景广阔。刘海涛认为,动产数字化不仅能推动经济数字化,还能在科技和产业方面催生新质生产力,并在生产力要素组织方式创新中缔造新质生产力。此外,动产数字化还有助于政府监管提质增效,如与保税区合作,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海关合作,可打造全程全检的“无感海关”,提升通关效率。

刘海涛表示,他们希望通过物联网赋能实体经济,支持资源要素整合配置,助力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目前,已有40多家基层法院尝试与“感知数链”平台合作,对被执行企业进行“活查封”,实现了“物”与“权”的动态匹配。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