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要求平台企业依法报送涉税信息,不涉及直接征税,对平台企业运营无影响,旨在规范平台经济税收秩序,促进健康发展。

12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公开征求市场意见,此举引发了广泛讨论。该《规定》的核心内容、背后的信号及其潜在影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综合业内权威解读及多方采访了解,此《规定》旨在要求平台企业依法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涉税信息,并非对平台直接征税,也不会干扰平台企业及相关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其税收负担保持不变。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报送涉税信息仅为平台企业基于现有业务添加的合规性程序,内容限于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收入信息,不涉及平台自身经营数据,不会增加上市公司的披露成本,对平台企业的运营、业绩及利润均无影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纳税人需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相关的信息。平台企业作为纳税人,已在日常经营中纳入税收征管体系,履行纳税义务,提供涉税信息。

此次征求意见稿强调,平台企业需报送的是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收入信息。鉴于互联网平台链接众多主体,掌握大量数据,负有法定的税收协助义务。

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院长张巍表示,早在201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已明确要求平台经营者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和纳税相关信息。此次《规定》的出台,是电子商务法相关条款的落地延伸,旨在从信息源头加强监管,促进税收秩序更加公平有序。

《规定》详细阐述了报送主体、内容、方式、信息质量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要求平台企业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收入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仅需报送《规定》出台后的收入信息,无需报送存量信息,且便民劳务活动从业人员的收入信息可免报。

税务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前期政策试点和分析测算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平台内经营者税负不会因此增加。对于高收入但纳税遵从度低的群体,税务机关将更有效地防范其逃避缴纳税费行为,从而营造更加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指出,《规定》有助于遏制恶意刷单、虚假营销等不合规行为,保护平台内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根据《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新就业形态人员平均月薪约为5000元至8000元。按照现行税收政策,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扣除相关费用后,基本无需或仅需缴纳少量税款。即使年收入超过12万元,如16万元的个人,在享受各项扣除后,每年也仅需缴纳少量个税。因此,平台内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税负亦不会增加。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