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与普华永道解约,改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因涉及恒大地产财务造假事件受到处罚,市场份额锐减,审计“一哥”地位被安永取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格局或已发生动摇。

普华永道“丢单”风波仍在持续发酵。近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解约,转而选择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基金审计机构。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自今年3月份以来,已有超过4000只公募基金与普华永道解约,这些基金上半年的审计费用合计超过1.3亿元。这一波解约潮使得普华永道失去了在基金行业的审计“一哥”地位,其审计的公募基金数量从5100余只骤减至1100余只,市场份额也从超过45%锐减至不足10%,排名从第一滑落至第五。

12月以来,包括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易方达基金、大成基金、银华基金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宣布与普华永道解约,改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将旗下47只基金的审计机构由普华永道改为安永;易方达基金则将旗下基金分别改聘给安永、容诚和德勤,其中安永接下124只基金,容诚和德勤各接下62只基金。

此外,大成基金将90余只基金改聘容诚,37只基金改聘安永;银华基金则一次性将旗下超百只基金的审计机构由普华永道更改为容诚。截至发稿,已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无任何产品的审计机构为普华永道。

业内人士指出,此轮基金行业解聘普华永道的风潮,主要源于其涉及恒大地产财务造假事件。自2024年1月起,财政部对普华永道及其广州分所的恒大地产审计项目执业质量开展了专项检查,发现普华永道在恒大地产2018年至2020年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存在明知重大错报而不予指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行为。

因此,中国证监会于9月13日依法对普华永道作出行政处罚,没收其案涉期间全部业务收入2774万元,并处以顶格罚款2.97亿元,合计罚没3.25亿元。同时,财政部也对普华永道及相关注册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共1.16亿元、给予警告、暂停经营业务6个月、撤销广州分所等。

经过此番洗牌,基金行业审计领域的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截至12月18日,安永已独占鳌头,审计基金数量超过5400只,占比超过43%;毕马威紧随其后,担任审计机构的基金数量超2000只,占比超17%;容诚、德勤则基本持平,均担任1300余只基金的审计机构,占比均超过10%。

除了公募基金行业外,普华永道在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端以及上市公司层面也丢失了大量订单。早在今年5月,就已有部分券商、银行、保险机构宣布与普华永道解约。有报道称,截至今年11月份,普华永道2023年度的前八大A股上市公司客户均已公告与其解约,这些公司合计为普华永道贡献了4.78亿元审计费用,已超过其全年审计收入的一半。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普华永道与德勤、毕马威、安永并称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球范围提供会计、审计与咨询等专业服务,且普华永道在A股审计领域占据一定优势。然而,从普华永道持续流失客户、其他三家机构成为主要承接方的趋势来看,“四大”格局或已发生动摇,未来格局演变值得关注。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显示,安永、毕马威、立信及天健位居“百家榜”前四,而原本在2022年度位居首位的普华永道则缺席了2023年度的评价。

据悉,在9月的处罚公布后,普华永道中国网站曾发布声明称,此次监管机构发布的行政处罚仅适用于普华永道中天,不适用于其他在中国内地提供非审计业务的普华永道法律实体,亦不适用于任何普华永道在中国香港地区的法律实体。同时,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和追责措施,包括与被处罚的恒大地产审计团队成员终止劳动关系、要求管理层有关成员承担管理责任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