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生成式AI的技术浪潮中,电力公司因提供数据中心所需高强度电力而备受瞩目,股价翻倍领跑。对冲基金也纷纷加大布局,但市场参与者态度不一。AI热潮带来电力需求激增,但也存在过热风险。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引发的技术革新中,电力公司出人意料地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明星。

今年标普500成分股涨幅榜上,Vistra等传统电力公司股价翻倍,领跑市场。与此同时,那些原本专注于高科技领域的对冲基金也积极调整策略,纷纷加大对电力行业的投资力度。

这些电力公司的华丽转身,主要得益于它们在AI供应链中提供的最稀缺资源——数据中心运行所需的高强度电力。随着生成式AI的迅速普及,电力需求急剧上升,不仅提升了相关公司的估值,也彻底改变了电力行业的战略地位。

AI引领变革

过去几年,由于需求增长缓慢、负债沉重,电力公司曾一度被市场冷落。包括Vistra前身在内的多家能源公司甚至因破产而陷入困境。然而,生成式AI的崛起正在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高盛的研究显示,一次ChatGPT查询的耗电量是谷歌搜索的6到10倍。AI项目对电力的巨大需求,使电力公司重新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为保障其AI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纷纷与电力企业签订议价协议。Vistra等公司凭借其灵活的业务布局和充足的可调度电力,成为AI热潮的最大受益者。天然气和核电站等高效能源供应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此外,电动车的普及和制造业回流的趋势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电力需求增长。得克萨斯州和中大西洋区等电力市场自由化的地区,为Vistra等企业提供了按市场价格售电的机会,使其能够迅速抓住需求增长带来的巨大商机。

对冲基金的跨界投资

Coatue Management创始人拉丰特(Philippe Laffont)多年前便预测了人形AI机器人的出现。截至今年9月底,Coatue持有的Vistra和Constellation股份价值高达23亿美元,成为这轮电力股热潮的重要赢家之一。

Lone Pine Capital也通过投资Vistra等电力公司获得了显著收益。其今年截至9月底的净回报率达22%,其中五分之一的收益来自电力股。

Third Point基金的表现更为引人注目。作为押注AI颠覆性潜力的基金之一,其表现最佳的持股正是Vistra。截至11月底,Third Point的旗舰基金年内回报率高达27%,接近标普500指数28%的同期总回报率,远超整体对冲基金指数约10%的涨幅。

Discovery Capital Management和Castle Hook Partners等宏观对冲基金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厚回报。其中,Discovery Capital Management的主基金今年截至11月上涨47%,Castle Hook Partners更是凭借持有GE Vernova股份实现收益翻倍,主基金涨幅超过60%。

尽管AI驱动的电力股热潮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但市场参与者的态度却存在分歧。一些老牌能源基金选择在估值高企时逐步退出。例如,Electron Capital Partners在第三季度清仓了Vistra股票,但其旗舰基金年内仍录得23%的收益。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分化的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电力企业都能从AI热潮中受益。只有那些位于市场化电价区域且拥有可靠发电能力的公司,才能真正抓住这一机遇。特别是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天然气和核电站,在市场需求波动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而缺乏灵活性、主要依赖可再生能源的企业则可能难以分享这波红利。

此外,分析人士还警告称,AI热潮可能导致电力市场出现过热风险。随着资本持续涌入,行业估值可能逐渐偏离基本面,为未来的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DataTrek Research公司联合创始人尼古拉斯·科拉斯(Nicholas Colas)表示,投资者通过公用事业板块间接参与AI领域的策略可能不再有效。“公用事业板块是一个合理的资金投放地,可以获得不错的长期总回报,但科技股仍是直接从AI中获利的更佳途径。”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