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中国经济形势,释放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信号,并明确了九项重点任务。受访专家深入解读会议精神,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日前,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海内外瞩目。会议总结了中国经济形势,并释放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信号,同时明确了九项重点任务,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于12月19日推出第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访谈节目,邀请了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许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共同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经济总体平稳,长期向好大势未变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挑战,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党中央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近期主要指标在好转,积极变化在增多。

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3%,物流业景气指数升至52.8%。

刘日红表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许伟认为,中国经济具备应对外部不确定冲击、实现持续向好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这份信心来自于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和“五个必须统筹”,为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整体效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明了2025年政策取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这24个字丰富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内涵。

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刘日红表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规模、进度和结构三个方面。此外,会议还强调“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资金支持发展急需和民生所盼。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黄汉权认为,此次调整顺应了全球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也充分考虑了国内扩大内需等发展需要,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许伟表示,要进一步增强政策合力,各方面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要有系统性思维,最大程度上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能。

落实九项重点任务,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九项重点任务,涵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等。

刘日红表示,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第一项任务,凸显其重要性。要通过财政等各种政策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挖掘服务消费潜力,并通过改革来释放内需。

许伟认为,明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应用示范,并抓住绿色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

会议还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并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刘日红认为,通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利益交融合作越来越深入。

黄汉权表示,明年要更好地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培育多元化的区域发展路径。

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等,都是明年需要落实的重点任务。刘日红表示,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以点带面打开工作局面。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黄汉权总结道。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