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改革深化
AI导读:
明年我国将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财政政策以“积极”为基调,成效显著。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财政政策作出了“更加积极”的最新部署,预示着明年财政政策将迎来首次重大调整。
明年,我国将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力求在多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政策力度上,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强化财政支出强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政策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并强化转移支付政策,确保基层“三保”底线。
此外,财税体制改革也将持续推进,争取在零基预算改革和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今年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加大,预算支出增加,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规模达到40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也创历史新高,达到39000亿元,加上2023年结转的1000亿元,2024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达4万亿元。
作为财政政策的新工具,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发行完毕。专家表示,这一举措兼顾了发展需要与财政可持续性,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和空间。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对冲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认为,“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规模、进度和结构三个方面。
在结构上,财政政策今年聚焦扩大投资、提振消费、稳定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推出一系列增量举措,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例如,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领域,助推标志性工程建设;3000亿元资金用于“两新”领域,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同时,发布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相关政策细则,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是保障财政可持续性的科学举措。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财政支出结构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从“以投资为主”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从建设型财政向民生型财政转变。
此外,财税体制改革也在持续推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列出包括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财政资源统筹等在内的多项工作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改革已见成效。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的推出是最新体现,其中,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制度性支撑。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将坚持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推进改革,逐步形成基础性制度先行引领、细分领域改革举措接续跟进的改革成果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