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山东作为能耗大省,正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市场需求强劲。但面临成本高昂等挑战,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构建适配电力市场机制,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作为北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大省,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总量均占全国近十分之一,节能减排任务极为繁重。近年来,山东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深耕,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新型储能技术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与基础装备,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为山东储能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

然而,新型储能在向规模化与商业化迈进的过程中,仍面临成本高昂、电网接纳能力受限等多重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需双管齐下。一方面,需依靠技术创新推动储能技术的迭代升级,突破成本与性能的双重瓶颈;另一方面,则需通过制度创新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坚实的政策扶持与保障,助力其在发展初期稳健前行。唯有技术与制度协同发力,方能构建起与新型储能发展相匹配的电力市场机制,提升储能设备的利用效率,完善商业模式,推动行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山东在新型储能领域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已初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例如,山东创新性地出台了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支持政策,创立了“电量交易+容量补偿+容量租赁”的多元化收益模式,从政策与市场机制层面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全方位的创新举措,山东成功将新型储能融入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安全管控、市场营销及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面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及市场短期波动,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需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应对变化。同时,需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及时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为新型储能产业营造更加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助力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