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紧密,但数据资产税制设计与税收治理面临挑战,包括税收流失、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报告提出需构建数据资产估值与定价机制,并关注人工智能对税收领域的影响。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据资产在税收领域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在2024中国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上海)发布会暨数字财税实践与应用高峰论坛上,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区域发展不均衡和税收结构失衡的问题亟待解决。

蔡昌强调,当前数字经济活动的实时性、虚拟性和跨区性特点,使得我国现有的税收治理方式难以有效应对,导致税收流失。由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研创的《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2024)》进一步指出,数据交易的跨区域性和隐蔽性增加了税源辨别的难度,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协同治理机制,使得税务机关难以及时准确获取涉税信息。

报告还提到,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是实现数据资产优化配置的关键,需构建数据资产的估值方法与定价机制,并推进数据资产入表核算。然而,数据资产市场化还需兼顾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公共利益的数据资产,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确保其在市场化配置过程中不被滥用。

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 年)》显示,我国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彰显了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宏观经济和税收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复杂,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副会长焦瑞进提出,需要通过聚类分析深度挖掘区域之间数字经济影响的异同,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质量发展意见。同时,数字经济应创新应用场景,服务市场提升价值,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报告还关注到人工智能对税收领域的影响。人工智能推动了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增长,扩大了税基,但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导致了就业和收入的两极分化。然而,人工智能课税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现行税法与人工智能活动的不适应、新收入的税基和税率确定、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价值评估等问题。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的跨国性和技术复杂性对现有税收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国际间协调统一的税收规则。同时,税务机关在征管中还需克服技术壁垒、数据隐私保护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