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竞争力
AI导读: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国妍表示,上海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核心承载区,需在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进行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金融制度影响力,并探讨了如何体系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中新网上海12月20日电(范宇斌)近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国妍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深入探讨了上海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核心承载区和先行先试引领区的角色定位。她强调,上海需在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进行制度型开放,旨在提升中国金融制度的影响力,打造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示范窗口,并推动上海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迈向新台阶。
金融中心作为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纽约、伦敦等城市凭借其金融领域和专业服务的强大竞争力,成功拓展了在全球其他领域的影响力。黄国妍指出,从主要金融中心的演进路径来看,金融功能的拓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相辅相成。深化和拓展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等功能,是不断强化领先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地位的关键。
她进一步表示,上海作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金融资源竞争的重要力量,需充分利用中国崛起和上海“五个中心”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后发优势,不断提升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全球城市的能级。
面对如何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以及体系化推进其建设的挑战,黄国妍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不能简单复制纽约、伦敦的路径,而应从全局出发,运用整体系统化的思维进行推进。她提出,应在“国家-城市-机构-市场”的动态演进框架思路下,系统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并贯彻国家大政方针以及上海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条例,促进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为企业等金融需求主体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
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拥有全局视角,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协调,立足禀赋优势,拉长板、补短板、固底板,通过“五个中心”的联动,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新优势。例如,借助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契机,打造股权投资资本和耐心资本集聚高地,以及资本市场国际化示范高地;与上海航运中心联动,探索打造国际保险、再保险和航运金融中心。
黄国妍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鲜明底色,也是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她认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适应当前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如数字化、科技化、绿色化、老龄化等,通过统筹推进“五篇大文章”,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强金融功能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金融+科技+数智+绿色”的结合,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新优势和新名片。
她最后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度、效率、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能力。在保证金融安全和支付清算安全的前提下,上海应着力寻求新突破,包括推进人民币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国际投融资中心、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等的建设,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能级,吸引更多为全球服务的总部型、专业性金融机构和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