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人工耳蜗大幅降价,外企积极参与
AI导读:
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外企积极参与报价,降价幅度大,集采结果超预期。
据央视财经报道,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结果揭晓,此次采购涵盖了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其中,人工耳蜗类耗材的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大幅降至5万元左右,这一降价幅度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财联社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此次参与第五批高值耗材国采的中外企业均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在两轮报价过程中,外企降价态度“自觉”,决心坚定。而国采全新的“复活”机制,则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反悔”和“试探”的机会。
下午4时,国家医保局宣布中选结果。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需求量共1.1万套,参与报价的5家企业全部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内资企业。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所有4个组别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
人工耳蜗作为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尤为重要。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此次集采中,新一代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也中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杨仕明对此表示振奋。他认为,人工耳蜗价格降低后,加上国家医保政策的跟进覆盖,将让更多患者受益,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2780万人,其中6岁以下儿童约13.7万人,每年新增听障儿童2万-3万人。然而,国内人工耳蜗市场渗透率仅约10%,远低于发达国家。此次集采有望推动人工耳蜗市场的普及。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表示,五家参加人工耳蜗集采的企业最终都中选,降幅较大,体现了企业的诚意。
外周血管支架方面,中标价普遍在4000元上下,与集采前相比,价格缩水近八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外周介入科副主任陈磊对此表示,外资企业的报价表现出了非常大的诚意。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认为,本次集采结果是超预期的,外企的配合度很高,甚至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后续结果肯定会带来增量。
本次集采聚焦“稳预期、稳临床、优供给”三重目标,采购周期为3年。临床常用内外资主流品牌基本中选,稳定了临床使用。同时,对功能较强、使用更方便的新一代产品按一定比例适当加价,支持创新产品进入临床。
中选结果公示后将于近期正式发布,预计2025年3月落地人工耳蜗中选结果,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则拟于2025年5月落地实施中选结果。医保部门将推进医药机构与集采中选企业在医保信息平台上的统一结算,并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的直接结算。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