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赵亮教授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展现了AI与手术机器人融合在骨科领域的突破。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领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该院骨科主任赵亮教授携团队成功实施了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当晚即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能够适量活动,并在一周内顺利出院。

赵亮教授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与手术机器人的深度融合,骨科手术正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这一创新不仅有望显著提升手术疗效,更将极大地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

60多岁的陈姨(化名)因长期受膝关节疼痛困扰,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未果。最终,在赵亮教授团队的帮助下,她接受了机器人辅助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过程中,团队利用AI技术进行个性化术前规划和手术方案设计,确保了手术的精准性和个性化。

通过CT扫描获取陈姨膝关节的三维信息后,团队将其导入AI系统中进行术前规划,精确测算截骨厚度、假体型号及安放位置等关键参数。在手术当天,赵亮教授和团队在机器人辅助系统的支持下,按照预定方案精准执行每一步操作,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一小时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手术在精准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骨面处理的误差仅为0.1毫米,角度误差也仅为0.1度。这一精确度是传统手术方式难以比拟的,确保了人工关节与患者关节的高度匹配。

此外,AI和机器人的辅助还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据赵亮教授介绍,陈姨在术后当晚便能下地适量活动,并在一周内顺利出院。

尽管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诸多优势,但赵亮教授也提醒患者,在手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整体健康状况、骨骼形态、骨密度等因素。同时,医生的经验和对机器人辅助系统的熟悉程度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接受传统膝关节置换手术还是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后随访复查和康复训练都至关重要。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避免盲目增大负重和活动量,以确保良好的恢复结果并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图片及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通讯员梁博、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