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据SWIFT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支付份额达3.89%,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美元支付份额增加至47.68%,欧元和英镑支付份额均有所下降。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9日电(马萌伟)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地位持续攀升。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达到3.89%,超越日元,重新确立为全球第四大活跃支付货币。若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范围,人民币同样表现不俗,当月位列第五,占比3.0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今年9至10月期间,日元曾在SWIFT结算中短暂重回第四位,但这一优势并未能持续。进入11月,人民币支付份额强劲增长,较上月提升近1个百分点,成功超越日元,重返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宝座。这一变化不仅彰显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也反映了全球支付体系中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与此同时,日元的支付占比则出现了下滑,11月降至3.44%,退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回顾去年11月,人民币同样曾首次突破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如今这一地位再次得以巩固。

在全球支付市场中,美元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主导地位。11月,美元的支付份额增加了0.6个百分点,达到47.68%,创下自8月份以来的新高。然而,欧元的支付份额则呈现下滑趋势,下降了0.6个百分点,目前占比为22.29%。此外,英镑的支付份额也略有下降,从上月的7.31%降至7.27%,显示出全球支付市场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