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江苏省政府出台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放宽落户限制,推动南京、苏州等城市优化落户措施,助力“新市民”安居。方案聚焦就业、教育、住房等核心问题,提出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

江苏省政府近日发布了《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放宽落户限制,推动南京、苏州等城市优化落户措施,并稳步实现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该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助力“新市民”安居的措施,包括推行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等。

据统计,2023年江苏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75.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是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本次发布的方案聚焦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核心问题,旨在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具体举措包括: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举家进城落户政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按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并推进电子居住证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申领“全程网办”;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推行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认为,江苏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相一致,显示出中国将持续推进户籍改革,降低落户门槛,促进人口自由流动,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并加强迁移流动人口和家庭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福祉。

近年来,下调落户门槛已成为大势所趋。2021年,全国近一半的省级行政区提出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包括河北石家庄、福建福州、山东济南等多个城市。2023年,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大省也开启了除个别中心城市之外的“零门槛”落户进程。

任远分析称,中国的户籍改革采取的是阶梯式改革,近年来步伐加快。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化,未来中国的特大和超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将持续放宽,最终实现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户籍改革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杠杆,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包容性城市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和福祉水平。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