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渐成趋势:丽水首推支持政策,大城市仍是产业中心
AI导读:
浙江丽水推出支持数字游民发展八条举措,数字游民现象受各地欢迎。技术进步降低流动成本,但增加面对面沟通需求。数字游民聚集推动创意和生产效率,但大城市仍是产业中心。
当前,“数字游民”正逐渐进入各地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之中。12月18日,浙江丽水率先出台了“支持数字游民发展八条举措”,内容全面覆盖了数字游民的引入、基地(社区)的运营以及在其境内的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
在互联网的萌芽阶段,“数字游民”这一概念便已被提出,预示着未来会有一群依赖移动电子设备工作的人群出现。他们的工作不受地域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工作、生活、旅行和娱乐的无缝衔接,打破了传统工作模式的地域束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这一预言已逐步成为现实。如今,在浙江、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等地,一些交通便利的乡村正逐渐成为数字游民的聚集地。这些数字游民大多来自文化创意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他们在某地停留的时间从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
数字游民现象受到了各地的热烈欢迎。安徽黄山市、四川资阳市等地的政府领导近期也相继带队对当地的数字游民聚落进行调研,并着手搭建面向这一群体的创意创新创业平台。各地纷纷推出支持数字游民的政策,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然而,要有效支持数字游民的发展,还需深入剖析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技术进步在降低货物、人员和思想流动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作为面对面交流信息或知识的核心场所,其存在的基础正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普及,面对面交流的需求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大城市面临着污染、拥挤、通勤时间长、房价高昂等生活成本问题,导致一些更具流动性的产业和从业人员选择离开大城市,成为数字游民。
然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对面对面沟通的新需求。尽管编码知识的传输成本已大幅降低,但交换未编码知识(默会知识)的最佳方式仍然是面对面的接触。技术的发展在降低交流成本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增加,使得面对面交流的总需求可能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数字游民的聚集并非仅仅因为沟通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沟通需求的增加。在技术进步和沟通需求增加的双重推动下,从事相同行业的数字游民聚集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远程与产业中心和大城市保持联系,同时进行高频的面对面沟通,从而激发更多的创意,提高生产效率。
在数字游民成为趋势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大城市仍然是产业中心。技术进步推动了沟通需求的增加,使得技能、知识、有经验的客户和供应商以及相关商业活动在地理上更加高度集中。因此,网络时代反而推动了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加速了城市化和大城市的发展。
这意味着数字游民现象往往是阶段性的,且与大城市紧密相连。现实中,自发形成的数字游民社区大多由年轻人组成,他们只是暂时在某个大城市附近停留。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各地的数字游民政策都应保持积极且克制的态度,定位于补充和完善现有体系,而非盲目追求大而全。□ 刘远举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