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知名专家张文宏遭AI换脸技术假冒直播卖货,引发公众关注。AI换脸技术滥用导致侵权和违法行为频发,公众需提高警惕。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是预防和整治此类风险的关键。

近日,知名传染病学专家张文宏的直播卖货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显示其推销蛋白棒,众多老人信以为真并疯狂购买,橱窗商品迅速售出上千件。然而,这最终被证实是利用AI换脸技术合成的侵权视频。张文宏并非孤例,今年“3·15”期间,本报曾揭露AI换脸构建的灰色产业链,但9个月后,此类骗局愈演愈烈。

AI换脸技术的成熟使得制作换脸视频变得简便快捷,仅需一张照片和几小时等待,便能生成逼真的换脸视频。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多款热门AI换脸软件提供多种模板,包括古风汉服、明星换脸等,用户可轻松生成写真照片、跳舞视频等。

AI换脸技术的滥用引发了一系列侵权和违法行为。北京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近一年受理的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件呈增长趋势,其中AI换脸等新型侵权案件不断涌现。换脸明星名人直播带货的产品销量可观,已形成换脸销售产业链,同时,换脸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

张文宏表示,多次向平台投诉此类卖货账号但屡禁不绝,很多不明真相的老人容易相信。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指出,AI换脸的泛滥与技术门槛的降低密不可分。面对侵权行为,公众应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和防范。

律师李洪江认为,AI换脸技术被滥用后,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利用换脸技术进行直播带货涉嫌违反民法典相关规定,同时可能涉嫌虚假宣传;而进行诈骗则可能构成犯罪。公众应通过观察面部细节、表情动作及光影效果等判断是否为AI换脸视频,并保存证据寻求专业鉴定。

为预防和整治AI换脸相关风险,需要从源头进行监管,司法形成多主体、全链条的治理。平台应明确要求在使用AI换脸技术时标明身份,并对不当使用行为作出处置措施。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为AI换脸划定了“底线”和“红线”。

然而,AI换脸技术涉及复杂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法律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可能的滥用情况。因此,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明确AI换脸技术的使用规范和违法界限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对AI的约束要跟上AI技术的发展,在传播渠道上可对AI作品实现溯源。

国家网信办已起草《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对AI生成技术的约束和规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完善,相信AI换脸技术将回归正轨,为公众带来便利而非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