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强调规范涉企执法,优化民企发展环境
AI导读:
国务院进行专题学习,强调规范涉企执法,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同时,针对执法不公等问题,将加强督查和规范管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近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了第十一次专题学习。会议强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规范,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执法程序、优化执法方式、强化监督问责,是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的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旨在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并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以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正全方位扩大内需,激活民间投资与社会消费,增强市场活力,是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然而,民营企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
针对当前地方财政压力和一些领域出现的滥用行政裁量权、执法不公正现象,如罚没收入增多、异地逐利性执法等,这些问题损害了企业投资信心,削弱了市场活力。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已采取措施,加强督查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确保依法依规组织非税收入,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国务院专题学习指出,规范涉企执法主要从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规范权力运行两方面入手。针对基准覆盖不全面、裁量幅度不合理、地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将抓紧完善裁量权基准,做到有法可依,避免滥用行政裁量权,并要求按照“过罚相当”原则确定处罚限度,加强统筹指导,及时督促调整。
同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强化执法监督,严肃查处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维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地方执法问题在不同经济形势下会有所波动。长期来看,畅通民企申诉渠道,发挥传统媒体和舆论监督作用,是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有效办法。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减少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稳定民企预期,激活民间投资活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