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明确多项重点任务,包括营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零碳园区和全国碳市场等,为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明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将步入新阶段,迎来新的重点任务。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强调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会议指出,为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将培育绿色建筑等作为新的增长点。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三北”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并计划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此外,会议还提出要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对比近三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绿色转型的措辞有所变化。2022年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2023年虽未直接提及,但强调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而今年则明确要“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显示出政策导向的深入与具体。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转变意味着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态保护将经历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转型变革,与今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相契合。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议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如营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以及建立零碳园区和全国碳市场等。

中国银河证券ESG首席分析师马宗明指出,这些措施为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指明了重点,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特别是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持续增长,如何进一步释放其增长潜力成为关键。为此,建议优化产业政策,提供更多绿色金融支持和优惠信贷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扩张。

同时,会议提出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这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表示,绿色建筑不仅要求设计达标,还涉及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从政策、技术、市场和监管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

在能源转型方面,会议强调了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根据规划,到2030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55亿千瓦,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新投资潜力。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近年来,多地正在积极推进零碳园区的建设,而全国碳市场也在自愿碳市场重启和强制碳市场扩围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碳市场的扩围将有助于推动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减排,促进碳市场的稳定发展。

为确保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会议提出需要完善标准、强化数据监测、规范认证流程等多方面的努力。同时,如何保障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成为关注焦点。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表示,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激励及约束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足迹认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