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3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旅客运输量突破7亿人次,国内国际市场全面复苏,中小机场表现亮眼,国际航线加速恢复,旺季旅客量再创新高,免签政策放宽带动外籍旅客预订量激增。

  记者从民航局最新消息中获悉,2023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展现强劲增长动力。截至12月15日,我国航空公司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突破7亿人次大关,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我国民航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也彰显了国内与国际航空市场的全面复苏。

  回望历史数据,2019年曾以6.6亿人次的年旅客运输量创下佳绩。而今,尚未步入年终,今年已实现的日均旅客运输量便已超过200万人次,同比激增18.1%,较2019年亦增长10.7%。

  今年民航旅客运输量的显著跃升,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要因素是国内市场的持续繁荣;其次,国际市场的加速回暖同样功不可没;再者,春运与暑运期间的旺盛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旅客运输量;最后,行业客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为整体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内航线网络完善,中小机场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我国民航市场持续繁荣,多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屡创新高。其中,中小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尤为迅猛,航旅纵横数据显示,今年国内中小机场总体旅客吞吐量已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3%。这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小机场,通过积极拓展航线资源,与干线网络实现高效衔接,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建设干支联通的航线网络的同时,通程航班的中转体系也进一步完善。今年1-11月,通程航班新增3763组城市对衔接,服务范围覆盖60%以上地级行政区,70%以上的支线机场可实现当天往返枢纽机场,网络通达性显著提升。

  国际航线加速恢复,航班量大幅增长

  国际航空市场的快速恢复同样为今年民航旅客运输量的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目前,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已超过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88%的水平。

  目前我国国际客运定期航班量已恢复至每周六千班左右,其中至非洲、拉美的航班量已超过2019年水平;至亚洲、欧洲、大洋洲的航班量也已恢复至2019年的约八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客运航班恢复情况尤为亮眼,恢复水平较2023年提高了24.2个百分点,目前中国与共建国家间的客运航班量份额已达七成左右。

  针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旺季,多家航空公司计划新增加密泰国、新加坡以及日本等目的地航线,以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旺季旅客量再创新高,客座率保持高位

  春运与暑运期间的旺盛需求为今年民航旅客运输量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来自民航局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暑运期间,民航日均旅客运输量分别完成210万人次和229万人次,行业单日最高旅客运输量达到245万人次,较2023年单日最高提高9.8%。

  同时,行业客座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行业平均客座率水平超过83%,同比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行业客座率单日最高接近88%,显示出我国民航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

  免签政策放宽,外籍旅客预订量激增

  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容,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更加便利。在线旅游预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线间机票的旅客数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近2倍。其中,持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护照旅客的预订量排名前五位。

  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过境外籍旅客申请过境免签的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口岸也由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带动了境外游客机票预订量的上涨。

  多地机场迎来过境旅客,民航市场持续繁荣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的全面放宽,多地机场迎来了适用这一政策的入境外籍旅客。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为例,今年以来已有6400多名办理过境免签的外籍旅客落地该机场,较去年增长73.73%。

  在浙江,温州龙湾、金华义乌国际机场等新增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也已划定专区办理临时入境许可,增开过境免签人员通道,为过境免签旅客提供高效服务。

  在重庆,首批办理入境免签手续的外籍旅客也于17日抵达江北国际机场。这些迹象均表明,我国民航市场正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阶段。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