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大湾区金融市场发达,债券市场体系涵盖广东、香港、澳门,形成各自发展特点。本文探讨了大湾区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机遇,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作为金融业发达地区,其债券市场体系不仅涵盖了广东的各类参与者,还纳入了香港、澳门债券市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展特点。

大湾区债券市场发展概览与机遇分析

(一)广东机构:境内债券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3年,广东债券发行量高达2.81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截至2023年末,广东(含深圳市)政府债券存量接近2.95万亿元,位居全国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之首。同年,广东金融机构在债券现券交易和资金融入方面均位列全国第一;广东公募基金和理财公司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等金融基础设施为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试点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双重角色

截至2023年末,香港债券市场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连续十多年成为亚洲发行人国际债券发行的首选之地。香港作为连接境内和国际债券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全球通”模式下,约有37%的境外机构注册地为香港并投资境内债券市场。通过香港债券通“北向通”的投资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日均交易量达到约400亿元。2021年香港债券通“南向通”的开通,实现了债券市场的双向投资。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吸引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及各类市场主体赴港发行债券,进一步完善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三)澳门:债券市场快速发展

自2018年起,澳门开始培育债券市场,在各方支持下迅速构建了发行登记和中央证券托管体系。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和澳门中央证券托管结算一人有限公司(MCSD)相继成立。澳门正在积极推动《证券法》的制定,支持中央证券托管系统的法律地位和运作,实现债券公开发行程序由审批制向注册制的转变,并致力于推进与区域及国际CSD机构的合作。截至2023年末,澳门共发行或上市了超过5677亿等值澳门元的债券。

(四)大湾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方面工作,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和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结合政策引领和大湾区特色,大湾区债券市场应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和跨境金融,努力成为先行先试的创新平台和示范窗口。

科技金融:推动科创债券机制与技术赋能

(一)大湾区助力科创企业融资

大湾区金融机构积极为科技企业提供服务。一是科技企业股权投融资活跃,广东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和管理基金数均居全国第一;港交所自2023年起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二是科技行业贷款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末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三是科创债券品种创新,丰富了科创企业的融资工具。

(二)大湾区科创债券市场仍有潜力

科创企业直接发债市场具有扩容潜力。近年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相继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科创票据品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三)发展建议

一是构建与科技创新企业特点相适应的科创债券市场体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试行中介选聘机制以降低利益冲突风险。二是探索技术赋能科技企业融资,利用隐私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融资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绿色金融:先行先试推动标准与规范建设

(一)大湾区推动绿色债券创新与标准化

大湾区积极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品种创新。自2018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绿色债券计划促进市场扩容。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鼓励区内企业利用港澳平台开展绿色项目融资。广东和深圳出台补贴政策,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品种创新。大湾区还积极探索社会责任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创新品种。2023年大湾区合计发行2115.19亿元绿色债券。

大湾区先行先试推动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和规范建设。广州、深圳等地出台规范推动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互认互鉴。港交所要求发行人按照“不披露就解释”的原则披露ESG信息。大湾区积极建设环境效益信息平台,集中展示和披露各类环境信息。

(二)大湾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情况

2020—2023年,大湾区绿色债券发行前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逐年提升。广东和港澳地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各具特色,广东遵循内地市场要求,港澳地区主要遵循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要求进行披露。

(三)ESG指标与绿色债券指数体系发展

绿色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绿色价格指标服务的丰富。以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债ESG体系为例,该体系已实现对9000余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人的全面覆盖,并应用于多个业务场景。中央结算公司还编制发布了全市场首只大湾区绿色债券指数。

(四)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取得成效

中央结算公司率先提出绿色担保品管理理念,在境内债券市场首创“标准化绿色债券担保品池”和“合格担保品范围扩容”模式。截至2023年末,纳入绿色担保品池的债券规模已达7959亿元,其中大湾区发行人发行的债券合计857亿元。

(五)发展建议

一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扩容,创新绿色债券投融资业务考核激励机制,支持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等第三方机构发展。二是完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机制,打造大湾区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三是鼓励和支持ESG可持续金融产品创新和应用,逐步形成和扩大绿色债券及ESG债券担保池。

跨境金融:打造对外开放与互联互通的示范

(一)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

跨境债券发行日益频繁,境内和境外发行主体分别在离岸市场和境内市场发行数千亿元人民币债券。中央结算公司和MOX联合推出“债券信息通”,将境内债券信息面向全球投资者展示。跨境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日益深入,中央结算公司以“全球通”模式服务境外投资者,并与香港债券中央托管机构互联,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模式投资境内债券市场。

(二)人民币债券担保品跨境互认环境良好

2024年2月,香港金管局将债券通“北向通”项下的人民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纳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格担保品名单,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国际认可度。在大湾区经贸往来频繁、跨境金融场景众多的背景下,构建粤港澳跨境担保品互认机制将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三)大湾区探索数字货币在债券跨境结算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共同启动数字货币研究项目,并参与多国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旨在探索建立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多边合作机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

(四)发展建议

一是完善大湾区跨境债券发行安排,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及港澳机构跨境债券融资,完善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跨境发行安排。二是健全大湾区债券市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境内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新模式,提升交易结算效率,深化境内与港澳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三是扩展大湾区担保品跨境互认,加强基础设施互联和核心机构合作,为担保品的跨境应用提供系统支撑。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原载《债券》2024年11月刊,作者:中央结算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债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