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子科技股炒作疯狂,A股相关概念股闻风而动
AI导读:
美国量子科技股炒作现象极为疯狂,Quantum Computing等概念股大涨,A股相关概念股也闻风而动,投资者热情高涨,但应冷静观察,理性分析。
美国量子科技股的炒作堪称“疯狂”。
美东时间12月17日,量子计算概念股迎来狂飙。Quantum Computing(QUBT)收盘大涨51.53%,换手率飙升至160%,市值攀升至20.23亿美元。至18日盘前,其股价再度飙升逾15%。DWave Quantum(QBTS.US)同样不甘示弱,17日上涨16.18%,而Rigetti Computing(RGTI.US)更是上涨32.03%。
这股热潮迅速传导至A股市场。12月18日,A股相关概念股闻风而动,量子科技板块表现抢眼。星光股份、格尔软件强势涨停,国盾量子盘中一度大涨13%,最终收涨8.57%。科大国创和国芯科技也分别上涨5.04%和2.57%。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2月11日,A股量子科技概念股就曾经历了一波上涨。
谷歌量子芯片Willow的发布,无疑为美股概念股的炒作提供了新的催化剂。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12月10日之前,这些概念股的股价就已经开始飙升。
以Quantum Computing为例,自11月13日起,其股价如火箭般窜升,涨幅高达92%。每股股价从12日的1.38美元飙升至目前的16.79美元,仅用时一个月零五天,涨幅超过10倍。同样,DWave Quantum自11月以来涨幅也达8倍;而Rigetti Computing在过去两个月内更是上涨了10倍。
美股量子科技概念股的领头羊无疑是IonQ Inc(IONQ.US)。这家由马里兰大学教授Christopher Monroe和杜克大学教授Jungsang Kim共同创立的公司,自今年9月10日低点以来,股价涨幅惊人。至12月17日收盘价已达43.84美元,市值高达94.87亿美元,涨幅达7倍。
尽管IonQ在量子纠错研究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其纠错水平与Willow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该公司生产的俘获离子量子计算机IonQ Forte,号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下一代量子计算机,但目前只能在室温下运行,且远未到量产阶段。尽管如此,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约瑟夫·摩尔仍于12月16日将IonQ的目标价上调至37美元,当天股价随即大涨逾20%至41.81美元。但该分析师也强调,他的预测是基于“该技术的潜在影响,而不是实际的短期增值”。
然而,这些概念股无一例外都处于持续亏损状态。IonQ在2023财年亏损达1.58亿美元,2024财年中期业绩继续亏损7715万美元。相比之下,Quantum Computing的亏损额要少得多,过去四年的年亏损额在2470万-2790万美元之间。
但这并未阻止美股投资者的热情。部分投资者将谷歌Willow的问世称为量子计算的“OpenAI时刻”。尽管量子芯片的量产和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化商用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但投资者们仍然被预期所点燃。Quantum Computing今年三季度产生了10.1万美元的收入,虽然微不足道,却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而该公司预计2025财年收入将至少增长200%。此外,该公司还获得了NASA的合同和亚洲的光子芯片订单,并正在加紧建设量子计算相关硬件制造工厂。
这些合作虽然增幅可观,但额度都不高,难以支撑其市值的大幅增长。然而,投资者们仍然怀揣着一个远大的梦想:这些公司中可能正在孕育着另一个“量子版的英伟达”。毕竟,两年前ChatGPT的诞生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的“OpenAI时刻”,那么谷歌新量子芯片的发布,是否意味着这是量子计算时代到来的“Willow时刻”呢?
此外,量子计算技术对未来加密系统的影响也是一个全新命题。比特币的加密系统建立在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技术和哈希算法的基础上,但性能指数级增长的量子计算技术未来是否会对这些技术形成颠覆性打击?这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量子科技股的炒作热潮,我们应保持冷静观察,理性分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