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资本配置,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证监会出台多项政策,加速新质生产力领域发展。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通过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引领经济结构向高效、环保、智能化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资本市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核心引擎的角色。它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更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科技和创新型企业,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服务科技企业十六条”、“科创板八条”以及“并购六条”,这些措施有效支持了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的集中。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2024年A股市场共有94家公司成功首发上市,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接近七成,达到63家。同时,市场共发行了525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5%。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资本市场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资金源泉,更是初创企业和高科技公司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通过股权融资,科创公司能够吸引大量投资者,扩大资本规模,为研发和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随着科创债发行通道的畅通和产品的不断升级,资本市场为科创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选择,也加速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资本市场还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效率和潜力的科技企业及技术领域。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不仅促进了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还加快了创新成果的落地和前沿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资本市场作为企业价值发现的重要平台,也为上市科技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然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转板机制、市场结构等存在优化空间;耐心资本参与度有待提升,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仍偏低;新质生产力企业界定标准有待深化,企业行为规范性与市场信息环境需进一步改善。面对这些挑战,证监会将牢牢把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着力点,增强发行上市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

同时,证监会将更加精准有力地支持扩投资促消费,推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能力,加快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满足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