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债基扎堆“限购”,债市后市如何演绎?
AI导读:
年末债券型基金市场掀起“限购”风潮,多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债市环境短期内仍积极,但机构提醒需降低对2025年债市的预期。部分基金限制大额申购旨在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确保基金运作的稳定性。
临近年末,债券型基金市场再度掀起“限购”风潮。12月18日当天,至少有13只债券型基金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包括富国泓利纯债(A类份额)、长信稳惠、中银乐享等知名基金。12月以来,暂停大额申购的债券型基金数量更是超过百只。
这些基金或设定单日申购金额上限,或直接对机构投资者发出“限购令”,限制大额资金的流入。例如,有基金规定单个基金账户单日申购金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或更高,也有基金对机构投资者设定了2000万元的申购上限。
受访人士指出,债券基金申购回流现象明显,部分基金因组合策略容量有限,限制大额申购旨在避免规模过快增长摊薄现有组合收益,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同时确保基金运作的稳定性。
债市环境方面,短期内经济基本面未发生太大变化,债市环境仍较为积极。然而,也有机构提醒,2024年年底债市收益率大幅走低,已提前反映了较大幅度的降息预期,透支了2025年的行情空间。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型基金的回报率节节走高,截至12月17日,年内回报率超过7%的债券型基金共有261只。其中,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基表现尤为突出,多只基金年内回报率超过10%。
在债市强势上涨的背景下,近期债市也迎来了一些调整。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约谈了本轮债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提高投研能力、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等。债市随后出现调整。
展望后市,部分机构认为,债市环境仍较为积极,但利率债下行空间或有所缩减,信用债行情或仍将持续。同时,也有机构提醒,随着增量政策落地生效,经济企稳的可能性上升,需要降低对2025年债市的预期,股债配置可以更加均衡。
(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