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董责险投保热潮持续升温,今年已有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布购买计划,创历史新高。随着资本市场“强责任时代”的到来,董责险成为企业转移管理层履职风险的重要工具。同时,保险费率因司而异,反映了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结果。

12月14日,海目星发布公告,计划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管理层等购买责任保险,以降低运营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保险期限为一年,赔偿限额不超过1亿元,保费不超过50万元。此举成为今年董监高责任险(董责险)投保热潮的缩影。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强责任时代”的到来,董责险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过400家上市公司公开发布了董责险购买计划,创历史新高,非上市公司也开始加入购买行列。其中,5000万元、1亿元这两档保险额度是上市公司的主流选择。

董责险投保升温的背后,是A股市场风险环境的巨变以及法律法规的修订。近年来,董监高因履职不当被起诉的案件增多,新《公司法》更是确立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提升了董责险的关注度。同时,保险费率也因司而异,反映了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结果。

董责险主要保障证券合规性风险和日常经营管理风险,为董监高因疏忽或决策失误导致的法律费用和民事赔偿金提供保障。然而,购买董责险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财务造假等行为所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并不包含在内。目前,A股尚未有上市公司公开董责险赔付结果,但从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中可见赔付情况。

董责险的作用不仅在于为上市公司提供安全垫,还能激励董事和高管采取创新性经营策略,引入保险公司监督,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并为投资者提供利益保障。董责险市场的急剧增长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迫切需求,上市公司应借此契机提升治理水平,践行合规经营。

(配图:董责险相关图表、数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