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AI导读:
本文介绍了资本市场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包括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同时,文章还探讨了监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债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证券时报记者程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本市场在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的形成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为那些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提供持续的资本支持,让投资者能够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资本市场已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阵地之一。未来,预计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通过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和“并购六条”,旨在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促进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在并购重组市场,资源向“新”聚集的趋势尤为显著,新兴产业已成为并购重组的重点领域。
以汇顶科技、兆易创新和希荻微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优化和业务范围拓展。同时,监管部门也在融资方面有意将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倾斜,今年新上市的80多家企业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资本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通过拓宽和畅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渠道,优化上市发行条件,降低科技型企业上市门槛,提高上市效率,满足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债券市场同样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通号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的成功发行为例,该债券成为首只科创板央企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截至目前,2024年以来共有491只科创债发行上市,合计募集资金逾5600亿元。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随着科创债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的不断创新,科创债将逐步满足不同类别、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和投资价值的来源,其质量和投资价值备受关注。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这些措施包括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规、加强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力度等。
在政策支持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金额及现金分红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申请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上市公司及股东数量也持续增加。同时,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工作也在持续开展,旨在解决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