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科大成员创办了众多企业,其中10家为独角兽公司。港科大协理副校长金信哲博士分享港科大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探讨独角兽企业的特质及创新企业的发展路径。

大疆、第四范式、固高科技等独角兽企业的辉煌成就背后,离不开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的培育与支持。港科大成员已创办了1815家企业,其中包括10家独角兽公司和16家成功退出(上市及并购)的企业。

港科大为何能孕育出如此多的独角兽企业?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是什么?近日,在“香港科大—越秀集团”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现场,港科大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金信哲博士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金信哲博士在加入港科大前,已拥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尤其在创新和初创发展及组织转型策略方面。自2020年4月起,他担任港科大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及香港科大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行政总裁,2022年进一步晋升为港科大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

金信哲博士表示,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大学。港科大(香港清水湾校区)与港科大(广州南沙校区)已实现紧密互补,共同推动创新与发展。此外,港科大还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设立了多个创新孵化器,并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深入的合作。未来,港科大将继续利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科研优势以及内地的制造业优势,汇聚更多资源,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

港科大注重市场需求的科研导向,每年实验室和科研团队都会产出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金信哲博士加入后,首先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聘请了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同时,港科大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产业和风险资本的合作,通过举办百万奖金创业大赛、设立“独角兽日”等活动,为创业团队和风险投资人搭建互动平台。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港科大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金信哲博士指出,大疆是港科大引以为傲的企业,其成功之路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同时,港科大一直重视市场需求,并将其深植于学校的管理文化中。许多管理层不仅了解技术,还了解技术的商业转化和科技投资,这些都为港科大推动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金信哲博士还表示,港科大正在积极筹建香港第三间医学院,期待通过创新教学推动医学创新与科研发展,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医疗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独角兽公司的特质,金信哲博士认为,独角兽企业通常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且成立时间不超过2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从港科大走出的独角兽企业大多遵循着“在香港进行技术或产品概念验证,然后利用内地市场形成市场规模”的发展路径。因此,创新企业在发展时要“以终为始”,从结果思考产品或技术的市场在哪里、市场空间有多大以及对目标客户有多深入的了解。

面对地缘政治、投资环境等因素对创新企业的影响,金信哲博士建议企业要在挑战中找到机遇。以半导体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中国本土的科研机构、大学需要在此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港科大有信心在此方面做出贡献,并不断完善孵化体系,与多个地区和国家的机构在科研、技术和人才培训方面进行合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