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市值管理新规推动A股上涨,回购增持热潮涌现
AI导读:
央企市值管理新规发布,推动A股三大指数小幅上涨。中字头、国企改革概念股涨幅居前,回购增持热潮涌现,市值管理成为本轮改革的重要抓手。新规明确市值管理目标和方向,激发国资央企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央企市值管理新规的政策推动下,12月18日,A股三大指数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其中,中字头股票及国企改革概念板块表现尤为亮眼。中建环能更是以“20CM”的涨停幅度吸引了市场目光,中材节能、中国海防等个股也展现出了强劲的上涨势头。
17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从九个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提升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这九项措施包括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推进并购重组、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完善制度安排、健全市值管理工作制度机制以及严守依法合规底线。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认为,该《意见》与证监会之前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共同构成了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政策体系,这将极大地激发国资央企在市值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回购增持的新一轮热潮正在逐渐显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100家A股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其中央国企无疑是回购的主力军。特别是自9月下旬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工具设立以来,央国企更是成为了首批受益者。
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其市值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值管理,作为上市公司以提升公司质量为基础,旨在提高公司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的战略管理行为,早在2014年就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今年年初,国资委在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推动“一企一策”考核的全面实施,并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中国银河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市值管理已成为本轮改革的重要抓手,旨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央国企估值和股东回报、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央国企做优做强。
此次发布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企业应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以及股票回购增持等六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表示,这六大措施既涵盖了市值管理的传统手段,也融入了创新元素。
相较于以往的并购重组周期,本轮市值管理呈现出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更加注重“真金白银”的投入,二是更加注重价值的持续提升。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并购重组,并支持传统行业通过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这体现了市值管理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
在投资者回报和股票回购增持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央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并规范减持行为,以积极解决控股上市公司长期破净问题。同时,对于分红方面,《意见》也要求引导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并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以及提高现金分红比例。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过2100家A股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其中央国企的回购金额尤为突出。在增持方面,上市央企也接力进行了大手笔的增持。特别是自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工具设立以来,两市已披露了212份“回购增持贷”相关公告,涉及超百家上市公司,其中央国企是首批获回购增持贷的主体。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意味着上市公司将股票回购和增持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而非一次性的应对措施。这种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提升投资者信心并有效维护上市公司市值。
在分红方面,A股共计828家公司已完成了分红实施,其中央国企的分红总额占据了较大比例。田利辉认为,央企上市公司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增加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
对于长期破净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意见》明确要求将其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并指导其制定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并监督执行。对于业务协同度弱、股票流动性差以及基本失去功能作用的破净上市公司,则鼓励通过吸收合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加以处置。
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薛克庆表示,解决长期破净、使企业估值趋于内在价值是市值管理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估值水平是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国资委也表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并强化正向激励。同时,中央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在开展市值管理时要严守依法合规底线,严禁以市值管理为名操控信息披露、操纵股价以及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称,指导控股上市公司“一企一策”细化年度实施方案和具体举措、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并有助于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规范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