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排头兵”,应主动作为,从创新、高标准严要求和并购重组三方面着手,跳出“内卷式”竞争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

谢岚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需全面整顿“内卷式”竞争现象,并对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一议题在半年内已被中央层面两次提及,再度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

“内卷”一词如今常被用来描述行业内的无序竞争状态。企业间的“内卷式”竞争往往表现为价格战、创新投资匮乏、技术革新停滞、企业利润下滑等问题,最终导致产能过剩、资源耗损、竞争环境恶化。例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这些原本是中国精心培育的“新三样”优势产业,近年来却因“内卷式”竞争而遭遇了诸多挑战。

从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全面整顿‘内卷式’竞争”,措辞上的变化充分显示出解决“内卷式”竞争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锋队,上市公司应主动出击,打破“内卷式”竞争的困局。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立足于创新,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创新是上市公司突破“内卷式”竞争困境的关键。这既涉及拥有高技术壁垒和明确应用场景的核心技术创新,也包括通过创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塑造强大的品牌形象。通过创新,可以打破以低价、低成本为主导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跳出“内卷”加剧、企业利润下降的恶性循环,真正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价值,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其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掌握竞争话语权。上市公司应积极响应,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水平保持一致,包括生产、技术、安全、能耗、环保、质量等方面,并努力成为标准的引领者,积极参与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通过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能结构的优化,从而掌握市场主动权,增强行业竞争话语权。

再者,充分利用并购重组,改善行业竞争秩序。并购重组是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快速剥离低效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部分行业已陷入“内卷式”竞争,产业整合和战略合作的需求愈发迫切。作为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可通过积极推动行业内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供求关系,重塑行业秩序,为化解“内卷式”竞争贡献力量。

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面整顿“内卷式”竞争已迫在眉睫。越是有影响力的企业,越应肩负起维护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任。上市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在推动行业良性有序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