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QDII基金市场掀起限购热潮,多只基金产品加入限购行列,部分产品暂停申购。同时,近九成QDII基金斩获正收益,业绩表现亮眼。但市场也面临溢价风险、额度紧张等多重挑战。

近日,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市场再度掀起限购热潮,多只基金产品纷纷加入限购行列,更有部分QDII基金直接暂停申购。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净值结算,近九成QDII基金实现正收益,业绩表现亮眼。

在业绩的推动下,QDII基金市场出现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其中,国泰基金连续三天宣布其标普500ETF(QDII)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溢价,并因此停牌。与此同时,景顺长城纳指科技ETF(QDII)与标普消费ETF(QDII)也连续发布溢价风险提示。

与溢价风险同步出现的是QDII基金的限购措施。多只QDII基金产品近期多次调整购买额度,部分美股QDII甚至暂停申购。例如,华宝基金旗下的华宝海外科技股票C(QDII-FOF-LOF)自12月以来多次调整申购金额,并最终于12月13日暂停申购。此外,美债QDII也于近期密集公告限购,包括富国亚洲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等。

尽管QDII基金市场面临额度紧张的问题,但多家基金公司仍在积极抢滩QDII业务。然而,从获批业务的数量和进度来看,今年QDII业务审批有所放缓。截至11月28日,年内仅有睿远基金一家获批QDII业务资格,相比之下,2023年和2022年分别有3家和4家公募机构获批。

尽管如此,QDII业务资格仍是机构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随着全球配置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开始注重海外资产的配置。然而,QDII投资额度问题仍是业内广泛讨论的话题。截至11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的数据显示,获批QDII额度的189家机构累计获批1677.89亿美元,其中证券类机构获批最多,达到921.70亿美元。

总体来看,QDII基金市场在业绩表现亮眼的同时,也面临着限购、溢价风险以及额度紧张等多重挑战。未来,随着全球配置概念的持续推进和新兴市场产品的不断涌现,QDII基金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