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发布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趋势,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

小数据和优质数据、规模定律、具身小脑模型等概念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题会议上被提及,会上发布了2024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展望,这些趋势被划分为AI共性技术、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四方面,为从业者提供了把握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指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一过程中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体现了“新”和“质”的特点。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质生产力的成绩单,如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签约的63个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合作项目,以及已形成的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向更广阔场景延伸

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科技创新是催生生产力“质变”的核心力量,也是科技企业当前的最大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ChatGPT,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近年来最大的“质变”。

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4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等上下游关键环节。全国范围内已有197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通过网信办备案,且正在向传媒、招聘、家装、心理等更广阔的场景延伸。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及服务已广泛地渗透和应用于诸多垂直领域,其中政府城市管理和运营的市场份额接近50%,成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互联网、金融应用占比分别为18%、12%。

以政府城市管理为例,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积累了海量的信息数据,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构建预测模型,对城市的人口增长、产业发展、交通变化等进行长期和短期的预测。

求解应用焦虑,推动产业升级

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用户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金融领域,智能客服、智慧营销、智能风控等已在金融机构落地。在工业领域,基于工业感知、工业认知、工业大模型等工业AI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能源行业等场景陆续打造出行业示范应用。

针对企业供应链复杂度高、生产物料协同度高、生产环节复杂等痛点,科技企业给出了智能体解决方案。以羚羊工业大模型为例,该模型以讯飞星火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为核心技术底座,结合工业场景实际需求打造,已开发出系列行业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办公场景数字化升级的迫切性关系到组织效率提升,是另一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在线办公企业发现,中国企业普遍在如何应用AI实现方面存在焦虑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内庞大复杂的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为此,金山办公推出办公新质生产力平台WPS 365,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AI技术,将企业内部的海量数据、知识资源以及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分析和优化,形成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

挖掘潜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大数据被公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引擎,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中国已在大数据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涵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数据安全与治理等方面。

根据《数据产业图谱(2024)》,2023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2.44万亿元,预计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2.98万亿元,2024—2030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云计算市场同样保持活力,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5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2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6165亿元,同比增长35.5%,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27年突破2.1万亿元。

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还催生了新型劳动对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增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未来五年,全球企业预计创造约6900万个新工作岗位,其中增长最快的工作类型绝大多数由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驱动。

此外,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还在挖掘某些传统行业的新潜力。以汽车领域为例,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便利性显著提升,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普及。汽车制造商加大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建设智慧工厂,实现了关键工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将继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财富创造的新目标。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