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纯化学品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AI导读:
我国成功开发高纯化学品产业化制备平台型技术,并在部分领域取得全球领先。随着越来越多种类高纯化学品完成产业化制备,未来将实现全面领先,摆脱对进口高纯化学品的依赖。
以高纯化学品为原料的高端应用领域正在逐步依赖国产“细粮”。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举办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端化学品”座谈会,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李群生分享了我国在高端化学品制备领域的最新进展。他透露,我国已成功开发出高纯化学品产业化制备平台型技术,并在部分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高纯/超高纯化学品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原料。过去,我国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李群生指出,过去我国不得不以高价进口高纯化学品,而出口粗化学品的价格却极低,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分离与提纯技术不过关。
分离与提纯是高纯/超高纯化学品制备的核心环节。由于高端应用领域对化学品纯度的要求极高,提纯难度极大,国内长期无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然而,李群生带领团队经过数十年的科研攻关和产业化实践,成功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发明了核心高效分离提纯元件、高效抗杂质渗入技术以及多维度多相精馏强化及多阶梯节能新技术,最终形成了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实现了高纯化学品的稳定生产。
应用该成果,李群生团队成功设计建成了3000吨/年的高纯硅装置,打破了国外垄断,使我国摆脱了对进口高纯硅的依赖,并大幅提升了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他们还开发了新一代硅基材料乙硅烷生产技术,产品价格高达1500万元/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5%,彻底结束了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截至目前,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成果已在22家企业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新增销售额达119亿元,新增经济效益27.1亿元,同时减少了大量CO2排放。经多位院士专家鉴定,该成果的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李群生表示,该团队已完成多个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的制备及产业化工作,并在产品质量、成本、能耗等多个方面实现全球领先。他强调,虽然目前国外可量产的高纯化学品种类仍然多于我国,但在已经攻克的种类上,我国已占据优势。未来,该团队将继续努力,争取在更多领域实现全面领先。
此外,相关技术成果还多次获得国家及行业奖项的认可,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等。李群生团队还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
针对这种具有战略价值的平台型关键技术,李群生建议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考虑限制技术出口,以巩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
(经济日报记者顾阳,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