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上市公司应立足创新、高标准严要求及用好并购重组,跳出竞争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岚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聚焦“内卷式”竞争问题,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此类竞争模式,规范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此番表态距离上一次中央提及该话题仅半年时间,再度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内卷”一词如今常被用来描述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状态。企业间的“内卷式”竞争具体表现为价格战、创新投入匮乏、技术进步停滞及利润缩减等,这些问题进而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及竞争环境恶化。例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及光伏产品等中国“新三样”优势产业,近年来便因“内卷式”竞争而面临诸多挑战。

自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来,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措辞上的变化充分显示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上市公司应当主动出击,打破“内卷式”竞争的困境。

为此,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应对:首先,以创新为核心,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创新是上市公司摆脱“内卷式”竞争困境的关键所在,这既包括技术门槛高、应用场景明确的核心技术创新,也包括通过创新满足高品质生活和精神需求,树立强大品牌形象等。通过创新,打破以低价、低成本为主要手段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跳出“内卷”导致利润下降的恶性循环,真正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与内在价值,开拓新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盈利能力提升。

其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掌握竞争话语权。上市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努力成为标准“领跑者”,积极参与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通过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能结构,进而掌握市场主动权及行业竞争话语权。

最后,充分利用并购重组手段,改善行业竞争秩序。并购重组是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快速处置低效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部分行业已陷入“内卷式”竞争,产业整合与战略合作的需求愈发强烈。作为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可通过积极推进行业内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供求关系,重塑行业秩序,为化解“内卷式”竞争贡献力量。

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已刻不容缓。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更应肩负起维护行业良性发展的重任。上市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勇于担当,在推动行业良性有序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图片及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