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数据变化引关注,未来仍有诸多有利条件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社融规模增量同比减少,但11月份社融增量结构现亮点,如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居民中长期贷款复苏、利好政策支撑等,投资者应综合评估并保持乐观。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到29.4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24万亿元。其中,11月份新增社融规模为2.3万亿元,同比减少了1197亿元,这一数据变化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自9月底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后,投资者对社融数据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尽管11月份社融增量规模同比有所减少,但分析认为其中不乏亮点,投资者无需过度悲观。这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替代效应'显著,社融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11月末,存量社融规模达到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11月份,尽管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所减少,但政府债、企业债及股票融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融表现。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1589亿元,企业债净融资同比多增1040亿元,企业股票融资同比多增68亿元。
从短期看,1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与地方政府加快化债进程有关,对信贷增速形成了一定压制。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传统动能的信贷需求将持续放缓,而与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等更加适配的直接融资将加快发展。这预示着未来直接融资占比将进一步上升,间接融资规模与经济的相关性将下降。
其次,居民中长期贷款呈现复苏迹象,稳楼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11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669亿元,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交易趋于活跃,交易价格出现回稳势头,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加。这显示出各项稳楼市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对稳增长、促消费、稳就业也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存量及增量利好政策对社融形成持续有力的支撑。政府债净融资的增长、社会预期的修复等因素均有利于社融规模的增长。自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社会信心得到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为社融规模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将为社融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在观察社融变化时,投资者应综合考虑规模与结构的变化,并将其置于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未来,仍有诸多有利条件支撑社融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因此投资者应保持乐观态度。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