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情高涨,“A+H”模式成全球化战略关键
AI导读: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案例增多,通过“A+H”上市提升国际形象和全球竞争力,满足研发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需求。政策利好推动“A+H”模式积极发展,未来预计将有更多企业赴港上市。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情持续高涨。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年内已有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或分拆子公司筹划赴港上市,这一趋势显示出内地企业对港股市场的青睐与信任。
萨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A+H”上市,企业能够显著提升国际形象和全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更好地满足研发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同和实践。
具体来看,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江苏龙蟠科技等公司年内已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而迈威生物、海天味业、恒瑞医药、均胜电子等多家公司也正积极筹划赴港上市。此外,山东南山铝业、歌尔股份、科大讯飞等公司则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以进一步推动公司的全球化战略。
其中,美的集团于9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计发行5.66亿股H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为310.14亿港元。顺丰控股也于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全球共发售1.7亿股H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8.31亿港元。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有力的示范效应。
同时,也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加快了赴港上市的步伐。例如,安井食品筹划赴港上市已有近一年时间,并于11月29日通过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审议。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也于10月14日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积极寻求在港股市场的发展机会。
多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赴港上市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港股这一平台更好地发展国际市场。例如,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H股上市仪式上表示,在港交所上市对顺丰意义重大,可以借此更好地发展国际市场。恒瑞医药则计划赴港上市以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
政策方面,“A+H”模式的火热离不开政策利好的推动。今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10月份,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发布联合声明,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
在政策的支持和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下,“A+H”模式呈现积极发展态势。截至12月17日,在内地与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达151家。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赴港上市,如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公司。
然而,“A+H”模式也面临市场差异、监管差异、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等方面的挑战。对此,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上市计划,谨慎处理合规问题,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并监测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同时,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理解,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A+H”上市意味着可以在不同市场更灵活地配置资产,有助于分散风险。港股估值低、股息回报率高且融资能力强,是比较成熟和健康的市场。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公司的加入,港股市场的整体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秀的投资标的和成长红利。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