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开区40年辉煌成就及未来高质量发展蓝图
AI导读:
广州经开区40年来取得显著成就,多个经开区在全国排名领先,贡献全市七成以上工业总产值。未来,广州经开区将推动绿色能源、汽车等产业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打造重大产业功能区,助力高质量发展。
自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广州市已累计设立了9个经开区。历经40载春秋,这些经开区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又将如何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2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拼经济稳增长·经开区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商务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经开区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前十月数据亮眼:经开区贡献全市约七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广州市设立的9个经开区包括广州、南沙、增城和花都4个国家级经开区,以及白云工业园区、云埔工业园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琶洲经济开发区5个省级经开区。
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伟华在会上透露,在2023年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广州经开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二,南沙经开区跃升至全国第七,增城经开区排名全国第七十九,累计前进了一百一十位。其中,广州经开区在实际外资、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和上市企业数等五个指标上全国领先;南沙经开区在实际外资和外贸进出口两个指标上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五。
吴伟华表示,近年来,广州市9个经开区每年创造全市近七成的外贸进出口额和八成以上的实际外资额。今年1-10月,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981.9亿元、实际外资24.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比去年提高1和2.2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开区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目前,广州全市4个国家级经开区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800家,9个经开区拥有超1400家研发机构和超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南沙经开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强度分别达6.81%、5.48%,位居全国经开区前列。
同时,广州市在经开区率先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1-10月,9家经开区贡献全市约七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2958.9亿元,其中增城、花都、番禺等区的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经开区,曾出台全国首个开发区条例、全国首个推行工业用地有偿出让政策、最早探索实施党政合一的“大部制”、建立“五区合一”管理体制。吴伟华透露,接下来,广州将推动各经开区与自贸区、综保区、进口示范区、高新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联动,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开展更大压力测试、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形成更多首创型引领型改革成果。
广州开发区外资单项指标全国领先
今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广州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已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二,外资单项指标全国第一,成为广州招商引资的“生力军”。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一级调研员郑琪表示,202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超30亿美元,综合发展实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二。以占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近40%的工业产值和14%的GDP,形成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展望2025年,郑琪表示,广州开发区将加快绿色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全力推动提升新能源汽车产能,支持广石化转型发展生物航煤、高端化工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推动亿航整机本地化生产、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加速建设量产,以孚能科技双百亿级项目建设为引领,充分开拓应用场景,推进新锐光掩模、广芯封装项目、兴森半导体等集成电路项目建设。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打造了多个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广东省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黄埔1号”智算集群,落地华工超级机器人研究院及达闼机器人等项目。郑琪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发力垂直大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争取在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和重大政策上获得国家、省、市更大支持,更好地推动颠覆性成果落地转化。
南沙经开区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七
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梯队,南沙的改革属性和开放属性鲜明。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南沙区副区长邢桦表示,南沙推动经开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南沙经开区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跃升至第七位,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分别位列第二、第五位。
邢桦介绍,目前,南沙片区适用的对接国际高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已全面落地,自贸区提升战略16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175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年度制度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全国自贸区前三。
协同港澳既是南沙的使命任务,也是南沙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邢桦表示,南沙已搭建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创新成立分别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何厚铧担任顾问的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和粤澳发展促进会,汇聚港澳及国际商协会75家,在香港设立了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
此外,南沙还在跨境数据互信互认、资金跨境使用、人才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港科大(广州)科研用物资跨境试点,13家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入驻1900多个企业(项目),推出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有力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和开放发展。
花都将打造多个重大产业功能区
近期,花都经开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是新一轮申报中我国东部地区唯一入选的代表,也是广州14年来获批的首家国家级经开区。
广州市花都区委副书记、花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重民表示,花都已建成全市里程最长、范围最广的智能网联测试开放道路,东风日产纯电车型N7全球首秀,世界500强采埃孚华南地区首个研发中心投产,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法雷奥、马瑞利相继设立全球智能交互研发中心、全球电子研发中心。接下来,花都还将高标准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城”、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广州临空数智港、广州国际时尚智港等重大产业功能区。
郑重民表示,作为“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区”,花都已设立投资花都(德国)离岸服务中心,构建总规模超过90亿元的产业基金产品矩阵,规划新增3000亩产业用地支持先进产业落地,多个百亩级特色主题产业园解决存量企业发展空间需求,并于近期签约了2个院士项目。接下来,花都将整合资源、集成要素,争取与省、市国企合作筹备一家百亿级创投集团,创新实施“管委会+公司”联动开发模式,并设立多个政府引导产业基金,以投促引。
增城打造特色园区,助力东部中心建设
自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一区多园”管理,不断打造高质量特色园区。那么,这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将如何赋能广州东部中心建设?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总规划师、一级调研员张越飞表示,增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交通体系完善、政策平台优势明显,靠近市场前沿,拥有全市为数不多的连片成片产业用地,有力保障了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用地空间。
张越飞介绍,目前,增城开发区形成了以制造为核心的“一核一圈四组团”空间布局,为广州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提供坚实支撑。目前已落户增芯、越海等龙头项目和中微公司、智达星空等重点项目。增芯一期项目通线投产,实现了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新突破。
此外,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平台和中欧班列,增城开发区还吸引了昊超电商、袋鼠妈妈等项目落户,2023年零售额达112.46亿元;引进希音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重大项目11个,计划投资总额206.73亿元,预计达产年营收445.66亿元。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