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成效显著
AI导读: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11月末已有101家企业开展试点业务,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1194家,降低了资金调配成本,提升了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境资金池管理已成为企业优化资金配置、提升资金运作效率的关键策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了众多拥有跨境贸易与投融资需求的大型企业。
自2019年起,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经历了多次迭代与优化,现已构建起“本外币并行、高低版本搭配”的全方位政策框架。这一框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资金运作选择。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广东(不含深圳)已有101家主办企业成功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试点业务,累计集中外债额度达2380.74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609.42亿美元,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共计1194家。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广东在跨国公司资金池管理方面的显著成效。
早在2021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便在北京、深圳、上海、广东等8个地区分两批启动了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即“高版本资金池”)。广东地区的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大型企业成功获批参与试点,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
高版本资金池不仅提升了企业跨境融资的灵活性,还试点开展了境外集中收付业务,进一步简化了大型跨国公司内部资金的结汇、划转和使用流程。同时,跨国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意愿购汇,从而更加灵活地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广东等地率先推出了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试点(即“低版本资金池”),对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进行了优化升级。这一试点政策不仅整合了现有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的相关政策要求,还惠及了更多企业。此外,政策还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归集比例,进一步增大了企业跨境资金运营的自由度。
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政策为企业带来了诸多实惠。一方面,试点政策进一步便利了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结汇、划转和使用,降低了集团内部资金调配成本;另一方面,政策赋予了跨国公司更大的自主性,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加灵活地管理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以海大集团为例,该集团于2022年8月获批成为广州地区首家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试点企业。海大集团财务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政策简化了企业内部审批和资金划拨流程,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和效率。得益于这一政策,企业能够及时对外币业务进行锁汇,精准把控每笔业务的综合成本,从而更加放心地开展跨境资金业务。此外,通过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便利及高效的跨境资金渠道,海大集团还为境外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境外子公司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除了便利化措施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额度的杠杆率也有所提高,进一步提升了跨境资金运营的自由度。同时,该政策还支持多币种业务办理,允许多家合作银行参与,使得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
海大集团财务负责人还透露,近年来该集团在印尼的业务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去年四季度,集团通过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渠道成功实现了境内首笔印尼卢比直接对外放款业务,综合成本比当地直接融资成本低约150个基点,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有删改以适应格式要求)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