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兴业证券通过创新实施“公益+保险+期货”项目,为宁夏等地农牧产业提供风险保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5亿元,惠及众多农户和合作社。

肉牛、玉米、马铃薯等农牧产业在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面前显得尤为脆弱。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支持农业中的作用,利用“保险+期货”模式构建风险屏障,增强种养殖环节的抗压能力,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供坚实保障?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兴业证券宁夏分公司总经理叶绿军,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

叶绿军介绍,兴业证券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创新性地实施了“公益+保险+期货”项目,通过“保单”保障“账单”,有效化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的风险,为闽宁协作注入了新的金融动力。

宁夏海原县、西吉县和隆德县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也是闽宁协作的对口支援县。这些地区以肉牛养殖和马铃薯、玉米种植为主要产业,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这些产业,尤其是肉牛产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影响了群众的收入稳定。

作为福建券商,兴业证券与上述三县建立了“一司一县”闽宁协作结对帮扶关系,并通过福建省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持续开展产业帮扶和金融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2000万元,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

为了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兴业证券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性地搭建了“公益+保险+期货”项目。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价格险,而保险公司则通过兴证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在期货市场上进行风险对冲。这样一来,农户的收入就得到了有效保障。

叶绿军表示,该项目以兴证慈善为实施主体,捐赠公益资金为种养殖户和合作社等补贴全额保费,并向保险公司购买商业性价格保险。当市场价格波动触发保险赔付条款时,保险公司将予以赔付,从而实现保供稳价。

此外,兴业证券还推动“保险+期货”模式从传统的“资金投入型”向“资源撬动型”转变,通过拓展保费来源渠道和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帮扶,切实满足了种养殖户和农业合作社的避险需求。

在宁夏隆德县,一个肉牛饲料农业保险帮扶项目不久前实现了理赔,保险公司共向698户肉牛养殖户发放了85万元的理赔金,赔付率高达277%。这一项目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公益+保险+期货”的金融助农工具,还得益于“高校科技”的融入。

为破解肉牛养殖成本过高的问题,兴业证券与厦门大学合作,探索建立了“公益+高校+保险+期货”的新模式。厦门大学不仅研发了微生物制剂解决青贮饲料腐败问题,还通过订单式消费帮扶方式拓展消费渠道,助力村集体经济创收。

兴业证券的“公益+保险+期货”项目已成为多地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手段。不仅在宁夏,兴业证券还在西藏、云南等省份落地了生猪、牛饲料、鸡蛋、天然橡胶等“保险+期货”项目,累计向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提供风险保障近5亿元。

通过借力公益平台、链接高校资源等方式,兴业证券为闽宁协作提供了“兴证样本”,也为“保险+期货”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了新范式。叶绿军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更为丰富的宣传途径,提高农户对该业务的接受度,推动新型农业主体深入了解期货市场功能,主动利用“保险+期货”管理经营风险。

(图片及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