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将于12月30日施行,广东省公安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回应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包括非机动车道规划、遮挡车牌处罚及超速与超时困局,提出分类管理等解决方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叶作林

《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将于今年12月30日正式施行,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广东省公安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就市民关心的电动自行车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旨在破解电动自行车“无路可走”、限速与送餐时间冲突等难题。

热点问题一:如何缓解电动自行车“无路可走”的困境?

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广东省已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数量高达2586万余辆,其中广州更是突破了560万辆。然而,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非机动车道不连贯等问题日益凸显。以金沙洲大桥为例,作为连接广州中心城区与金沙洲的重要通道,每日电动自行车通行量高达3万辆,但因缺乏非机动车道,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

对此,广州交警已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将金沙洲大桥北侧一条机动车道调整为非机动车专用道,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减少了事故发生。同时,交警部门正积极配合市规划和交通等部门,研究非机动车道规划,并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设隔离护栏等方式,优化和调整路权。目前,广州非机动车道里程已达2966公里,259个路口增设了非机动车信号灯。但受限于道路资源,中心城区非机动车道缺口仍较突出,已纳入明年重点工作。

针对乱停乱放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现象,交警部门表示将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增设电子警察、加强民警巡查等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规范停车。

热点问题二:遮挡车牌能否逃避处罚?

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电动自行车事故约占总亡人交通事故的40%,相比去年下降了20%左右。这得益于执法、宣传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市民的配合。对于电动自行车遮挡车牌逃避处罚的行为,广州已启动全市200多个抓拍设备,利用科技手段对违法人员进行取证,实现现场处罚与非现场抓拍取证相结合,提升执法力度。

同时,交警部门将违法数据及时提供给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平台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骑手的教育培训等。此外,正与商务部门共同推动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尽快更换,以改善广州路面通行状况。

热点问题三:如何解决超时还是超速的“两难”困局?

即将实施的《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对电动自行车改装、超速、违章等乱象作出刚性规定,明确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这一规定引发外卖员等群体的担忧,担心配送超时。对此,交警部门表示,限速15公里/小时并非新规,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明确规定。对于非法改装车辆,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查处。

同时,交警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多次约谈外卖配送平台,推动平台优化算法,加强对外卖小哥的管理和培训。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交警正在考虑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类管理,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专门的管理规定,针对外卖电动自行车设立专业号牌,进一步统一号牌模式,助力行业规范管理。

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省级公安机关提倡对电动自行车分类管理,将外卖、快递、邮政等领域进行分类管理,并希望将广州作为试点,进一步推进分类管理的试点工作,以便推广到全省。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