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破·地狱》打破《好东西》日票房冠军垄断,成为香港影史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尽管该片为香港电影带来一丝希望,但香港电影市场仍处于艰难复苏阶段,票房颓势和产量下滑等问题亟待解决。香港电影需要重构,从区域性走向普遍性,从重复自我走向多元。

12月16日,香港电影《破·地狱》终结了《好东西》长达二十多天的日票房冠军垄断,展现了香港电影市场的又一变动。

该片在香港上映29天后,票房突破1.22亿港币,成为香港影史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转战内地后,虽处冷档期,但仍凭借三天时间登顶日票房冠军,豆瓣评分高达8.5分,表现优于同期《雄狮少年2》、《猎人史莱文》等新片。

《破·地狱》的成功,映射出香港电影正在发生的变革。近年来,香港电影在保持警匪片输出的同时,其他类型作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并获得良好反响。例如,《毒舌律师》、《明日战记》及《破·地狱》等作品均打破了香港本土华语片记录,展现了香港电影的多元性。

这些电影深受香港文化影响,具有浓厚的香港属性。《破·地狱》灵感来源于粤语地区和福建的一种道教仪式,并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其他作品如《毒舌律师》的故事背景在香港司法体系内,《梅艳芳》则以“香港的女儿”梅艳芳为主角。

然而,尽管《破·地狱》为香港电影带来了一丝希望,但香港电影市场仍处于艰难复苏阶段。2023年香港全年票房收入约14.33亿港元,与疫情前相比下跌了25.48%。2024年上半年,总票房收入6.4亿港元,同比去年下跌17.1%。票房颓势导致多家影院关闭,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言人坦言营运成本追不上收支。

产量方面,香港电影进入新世纪后大幅下滑,一直维持在五十部左右,与巅峰时期每年出品100至200部电影相比差距甚远。虽然疫情后电影发行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支撑市场增长。

内地市场为香港电影带来了机遇,但香港导演北上后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导演融入内地电影工业体系,执导的电影已不再是传统港片;另一部分导演和演员则留在香港电影体系,但其港片输出逐渐模式化,类型单一,主要以警匪片为主。

近年来,港片在内地市场的表现也呈下滑趋势。从2019年到2024年,港产电影片在内地票房表现不佳,没有产生十亿级别的爆款。此外,一些不再投入内地的作品,又过于局限于香港本地议题,失去了向华语地区辐射的能力。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源于其多元化的类型和超脱于本土思维的华语片制作逻辑。如今,香港电影需要重构,从区域性走向普遍性,从重复自我走向多元。《破·地狱》等电影的成功,或许能为香港电影找到一条中间道路,立足本土题材,表达东亚家庭的思考,具备情感的普适性。

然而,这种普适性目前还停留在可能性阶段。例如,《梅艳芳》和《毒舌律师》的内地票房刚刚破亿,《明日战记》票房虽突破6亿,但口碑不佳,陷入营销争议。即使《破·地狱》进入内地公映,其票房号召力仍主要集中于粤语地区。

综上所述,香港电影正处于重构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区域性到普遍性、从重复自我到走向多元。只有这样,香港电影才能重拾昔日辉煌。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