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械企业出海:国际化成必选,机遇与挑战并存
AI导读:
中国TOP50医药企业绝大多数已涉足出海或国际化布局,出海成为必然选择。但需明确国际化是最终目标。当前,全球化浪潮为中国药械企业带来机遇,但也面临多重挑战。企业需提升内功,制定战略,平衡临床与商业化价值,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
“在中国TOP50的医药企业中,绝大多数已涉足出海或国际化布局,出海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必然选择。但需明确,出海只是手段,国际化才是最终目标。”12月12日,迈睿特中国总经理黄强在“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暨2024(第八届)21世纪大健康产业论坛”上强调。
当前,全球化浪潮为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为中国药械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企业需面对策略选择、产业链不确定性及政治体制等多重挑战。黄强指出,企业国际化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内功”,确保产品临床价值。
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根据自身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市场与适应症策略,平衡临床价值与商业化价值。基准医疗创始人兼CEO范建兵认为,国内药械企业不应为逃离竞争激烈的市场而被动出海,而应主动制定战略,积极出海。
黄强进一步强调,出海和国际化是中国企业走向伟大的必经之路,考验的是企业综合实力。中国药械企业出海需有战略,且要体系化。新加坡觅瑞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周砺寒博士表示,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非常欢迎中国的药械企业,且东南亚企业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
回顾历史,中国企业的出海历程已历经多年。自2017年6月,原CFDA成为ICH全球第8个监管机构成员以来,国内药物研发和监管已高度融入国际水平。从原料药出海到小分子化药出海,再到创新药出海,中国药企迎来了真正的2.0时代,也迎来了更多机遇。
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之路大致可归结为三大路径:自主出海、合作出海和借船出海。其中,合作出海即“newco”模式,通过与国际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实现产品国际化。这一模式巧妙地融合了多种路径,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出海也意味着要面对陌生环境,每个市场环节都可能存在未知的挑战。图湃医疗总经理王颖奇指出,在医疗器械企业出海业务中,需了解每个国际区域的不同模式。此外,企业还需面临战略和期许方面的风险,如政治体制和稳定性可能带来的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企业需足够优秀才能在国际市场立足。黄强强调,企业应首先致力于提升“内功”,确保产品临床价值。同时,根据自身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市场与适应症策略,找到临床价值与商业化价值之间的平衡点。
希尔药业董事长刘昊星认为,中国企业要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才能保证实力过硬,直面国际竞争。范建兵则表示,企业出海需走进合适的市场,体现产品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并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力。
黄强建议,国内企业要高度重视合规和创新,提高临床研究和数据质量。同时,从全球化视角出发,进行多元化布局,关注东南亚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这都需要企业管理层具备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