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物医药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政策鼓励和技术创新推动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蓬勃发展,为攻克顽疾提供更多可能。本土企业迅速崛起,生物医药市场不断升温提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培育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贯穿于生物医药行业的每一个环节,引领着行业向更高效、精准和智能的方向迈进。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蓬勃发展,为攻克顽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近期,国家医保局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新增91种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38种为全球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一变化彰显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成为医药行业突破瓶颈、引领产业新发展的关键。

医药产业迈向强国之路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正从医药生产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创新驱动的“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质”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为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生物技术创新,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细胞疗法的突破,使生物制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创新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间的2.8倍,市场规模达千亿元。同时,高端医疗器械也加速创新突破,1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同样推动了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从制药生产到销售渠道的优化,数字化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变传统的生物医药行业。在研发领域,基因组学AI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推动了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的进步,缩短了药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今年11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首次被列入国家医保局立项指南,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AI工具不仅限于辅助诊断,在新药发现、健康管理、手术辅助等方面均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随着全球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绿色生产理念的推广,生物医药行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品质。

本土企业崭露头角

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已成为生物医药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支持。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一批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如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基因细胞药物研发,已走完了研发、临床、生产和商业的全流程,多个创新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受理。

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也是新质生产力在生物制造行业的体现。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了天然稀少糖阿洛酮糖的生物制造技术,并已与国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规模化量产。

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的蓬勃发展,只是中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一角。在科技创新和资本投入的驱动下,生物医药市场正不断升温提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加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新质生产力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医药行业作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行业,其转型升级对于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和改善民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已成为第二大药品研发国,药品研发管线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以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为代表的国内优秀企业,在全球生物医药价值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超过2万亿元。

光大证券、东海证券等研报指出,针对创新药领域,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从支付端、融资端、审评端等多个维度助推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随着政策的落地,创新药发展有望迈入快车道。

随着新质生产力在生物医药行业的不断渗透,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基因编辑、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变革,使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全球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