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医械企业出海东南亚需长期耕耘,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发达经济体,提供出海赋能。东南亚市场多样,新加坡投资生态完善,监管体系受国际认可,助力企业国际化。

“东南亚市场并非追求短期利益的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迅速放量不同,它需要企业长期的投入与经营。因此,企业若想在东南亚市场‘出海’,必须做好应对长期挑战的准备。”

12月12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及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暨2024(第八届)21世纪大健康产业论坛”上,新加坡觅瑞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周砺寒博士(同时担任新加坡企业发展局董事)就“中国医械企业‘出海’东南亚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话题进行了分享。

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经济体,新加坡已成为中国药械企业出海的热门之选。周砺寒博士指出,新加坡凭借其独特的战略位置,能够为中国医械企业出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东南亚市场由多个具有不同信仰、文化、语言和历史的地区组成,总人口约为6.6亿。这些地区虽然人口数量不大,但其中包含了东南亚最富有的8000万至9000万人口,特别是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曼谷、马尼拉以及越南的河内和胡志明等首都圈。新加坡不仅拥有完善的公立医疗体系,还遍布着约1700家社区诊所,为药械的基础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周砺寒博士提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三个市场的利润空间普遍高于国内,只要企业拥有优质的技术和产品,进入这些市场就无需陷入价格战。

在当前的融资环境下,企业出海是否计划在海外市场融资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加坡作为东南亚最大的企业投资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吸引了全球众多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者。在东南亚的整体投资生态体系中,新加坡的创投和私募股权(PE)投资占比高达73%。此外,新加坡政府自1990年起推出的国家科研、创新与企业发展计划(RIE)五年计划,目前已进入第七期(2021—2025),总投入高达240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创新。

在监管方面,新加坡药监是全球首个被WHO认定为4级国家监管机构(NRA),其批文在许多地区都受到高度认可。例如,在新加坡注册的诊断试剂数据可以直接提交至泰国进行审批,无需额外临床试验。同时,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的监管体系也对新加坡本地的批文高度认可。此外,新加坡的监管体系与美国FDA和欧盟EMA有深度关联,这意味着在新加坡开展的临床试验和注册工作,其数据在欧美监管机构中也具有高认可度。

周砺寒博士强调,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出海布局,不应只是简单的贸易行为,而应借此机会在海外建立新的国际品牌,将企业定位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以觅瑞为例,自2014年完成研发队列及前瞻性临床试验超5000人以来,觅瑞已交付癌症检测试剂盒及临床检测服务超10万人次,并在多国完成了超过10个临床诊断产品的注册报证。此外,觅瑞自2016年以来,向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募资累计超2亿美金。如今,觅瑞已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的分子诊断研发及商业化服务平台之一,这与其与新加坡独特生态系统的共同成长密不可分。

觅瑞是一家全球领先的RNA液体活检公司,专注于血液cfRNA与cfDNA的研究,同时整合蛋白质、影像学及流行病学等信息,通过多维度机器学习模型的开发,重点布局全球常见高发癌种早筛早诊的业务管线。目前,觅瑞近80%的业务在东南亚,近20%的业务在中国,同时在美国和日本也有相关业务。

周砺寒博士坦言,觅瑞的发展和成就与新加坡RIE计划的扶持密不可分。觅瑞在成立初期便获得了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旗下创投部门提供的首笔非股权资金支持,并陆续与新加坡三大公立医疗系统及卫生部合作开展单癌及多癌筛查研究和试点。在贸工部的支持下,觅瑞在新加坡组建了东南亚首个体外诊断智能生产车间,与新加坡本地的医疗生态系统形成了深度协同。

“与新加坡的院校和政府深入合作,将为那些拥有优质技术并能为本地社会带来临床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提供极大的支持。”周砺寒博士强调。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