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集团加速资产整合,船舶与科技双轮驱动发展
AI导读:
财通证券发布船舶行业报告称,中船集团2024年加速资产整合,推动船舶业务协同效应发展。海洋装备与科技应用产业双轮驱动,为集团营收贡献重要力量。
财中社12月17日电财通证券最新发布的船舶行业深度报告指出,2024年9月,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两大巨头的资产重组计划已正式拉开帷幕。在船舶行业大周期持续向上的背景下,这两家企业的重组进展备受市场瞩目。回顾历史,2016-2018年和2019-2021年分别见证了中船集团针对非船业务和船舶资产的两次重组高峰。步入2024年,内部整合步伐再度提速。根据集团早前的承诺,解决同业竞争的最后期限为2026年,如今已不足两年,中船集团正加速资产整合,旨在推动船舶业务的协同效应达到新高度。
在海洋装备领域,作为集团的核心资产,该板块贡献了近六成的营收。目前,船厂资产的整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国动力等上市公司,以及沪东中华、川东船舶、渤海造船、广西造船等非上市船厂,共同构成了集团海洋装备业务的经营主体。2023年,集团造船完工量高达1586万吨,占全国总完工量的37%,全球市场份额也达到了18.4%。其中,三大上市经营主体——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的完工量合计1345万载重吨,占集团总完工量的85%。值得一提的是,沪东中华作为集团内少数未上市的船厂之一,其年造船能力超过220万吨,年产值更是突破200亿元。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沪东中华手持订单68艘,约818万载重吨,按修正总吨计算,其在手订单规模在全球船厂中排名第五,国内排名第一,占中船集团在手订单规模的23%。
在科技应用产业方面,2016-2018年是集团非船业务整合的关键时期。该领域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中国海防(专注于电子信息装备)、中船科技(致力于清洁能源装备)、中船应急(专注于应急装备)三家上市公司,以及数十家科研院所。其中,中国海防和中船科技均在2016-2018年间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科研院所大多直接隶属于中船船舶集团或通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间接控制,业务范围广泛,涵盖船舶设计、船舶动力、船海电源等海洋装备相关领域,以及电子探测、特种气体、水声对抗、节能环保等多类型业务。2023年,科研院所总计实现营收670.52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19.37%,彰显了科技应用产业在集团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