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市场风云:竞争激烈,长效产品成焦点
AI导读:
拳击奥运冠军妻子为孩子身高焦虑,决定注射生长激素,引发社会关注。A股生长激素企业股价波澜不惊,市场竞争激烈,长效产品成为新焦点,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渗透率低。
近日,拳击奥运冠军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平台透露,因11岁儿子的身高仅为136.6cm,她决定让儿子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此事迅速引发社会关注。然而,尽管此消息引发热议,A股生长激素领军企业长春高新(000661.SZ)的股价却波澜不惊,12月16日仅微跌0.88%,与历史高价相比已缩水约八成。
生长激素集采的预期以及维昇药业、特宝生物(688278.SH)等竞争对手加速推进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的上市,都对长春高新的市场表现构成压力,或将打破其在国内长效水剂市场的独占局面。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人士仍认为生长激素市场潜力巨大。维昇药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卢安邦指出,国内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但产品渗透率不足5%,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竞争相对缓和。
生长激素作为一种关键性肽类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注射用生长激素,也被称为“增高针”,能显著促进儿童身高增长。其适应症包括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中国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为116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7%。尽管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但生长激素药物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以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为例,2023年中国患病人数为340万例,但治疗率仅为5.3%。
在美国,生长激素药物市场主要依赖商业保险,规范化治疗通常较早开始,且持续周期较长。而在中国,生长激素市场以自费药为主,儿童初次诊疗时间较晚,治疗周期较短,许多孩子的生长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
卢安邦强调,生长激素是一种非常严谨、严肃的处方药,需要临床医生结合经验和生化指标,依据国家诊疗指南用药。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市场上短效生长激素的日制剂漏针情况严重,影响了疗效。因此,从短效到长效的转变是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大多数人生长激素疗法为短效粉剂及短效水剂,竞争激烈且面临集采降价压力。而长效人生长激素剂型产品则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的“金赛增”是国内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长效生长激素,但其他企业也在加速研发长效产品。
维昇药业在研的隆培促生长素是截至目前唯一优效于生长激素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预计将于2025年获批。特宝生物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也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国内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竞争格局即将发生变化。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