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证券类私募因非公司员工参与募、投、退环节及用印审批问题被罚。深圳南电、杭州慧创、重庆先石等私募因违规行为被撤销管理人登记或公开谴责。监管部门加强私募基金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管理人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

今年以来,多家证券类私募因非公司员工参与募、投、退环节及用印审批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深圳证监局12月16日披露,国泽投资因非在职员工对在管私募基金业务事项进行用印审批、向投资经理下达交易指令,被出具警示函。

中基协10月发布的罚单显示,深圳南电因存在股权代持、签署虚假基金合同、公章用印混乱等违规行为,被撤销管理人登记。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南电的股东并负责公司管理与后勤保管的陈某某,曾自行打印保本保收益的基金认购确认函并加盖公章。

今年5月,中润东方资产及其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顾大方也因类似问题被出具警示函。该私募旗下一产品的实际交易决策负责人并非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经理,且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梳理罚单发现,今年来还有多家私募因非公司员工参与募、投、退环节被罚。杭州慧创因非公司员工参与私募基金募集、退出环节等具体事务办理,被中基协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十二个月。重庆先石也因将旗下私募产品交由非公司员工进行交易决策和下单交易,被中基协公开谴责。

上述违规私募均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立时间均超9年,在管规模区间都在0-5亿元。中基协指出,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确保非公司员工不参与私募基金募集、投资、退出等关键环节。

以杭州慧创为例,该私募因未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由非公司员工参与私募基金募集、退出环节等具体事务办理,以及投资者适当性匹配程序履行不到位等问题,被中基协公开谴责。此外,杭州慧创的员工曾某甜在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时,提示、诱导投资者进行风险测评,使投资者得出不符合其实际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评结果。

重庆先石则因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以及将私募基金产品交由非公司员工进行交易决策和下单交易等问题,被中基协公开谴责。该私募的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私募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上述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处罚措施,包括出具警示函、撤销管理人登记、公开谴责等。这些措施旨在加强私募基金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财联社,内容有删减,以符合发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