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该书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存量财富积累的辉煌成就,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揭示了中国的“家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北京报道12月15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会及探索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高层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携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精心编纂,全面编制了1978年至2022年间连续45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成为继2013、2015、2018、2020年版后,该领域的又一力作。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资产负债表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强调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书不仅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存量财富积累的辉煌成就,还为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和方法论,揭示了中国的“家底”,为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代表研究团队发布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分享了四大核心发现:

首先,中国财富积累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展现了存量赶超的非凡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净财富从1978年的2.1万亿元激增至2022年的773.9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4.4%。中美财富对比显示,中国存量赶超速度显著快于流量赶超。未来,中国需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持续推动财富增长。

其次,宏观财富分配呈现出“藏富于民”的趋势。居民财富占比从1978年的13.0%逐步提升至2022年的62.4%,显示出财富向民众集中的态势。同时,中国政府净资产亦大幅增长,但政府部门财富占比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回落,2022年仍超三分之一,这既体现了制度优势,也指出了宏观财富分配的优化空间。

第三,中国资产与负债积累呈同步特征,但未来可能出现分离。1978年至2022年间,总资产和总负债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5%和15.9%,虽负债增速略高于资产增速,但总资产远大于总负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人口老龄化加速,资产与负债扩张可能分离,需建立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

最后,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看,中国房地产财富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主要发达经济体房地产价值占社会净资产比重基本在50%左右,而中国尚不到40%。考虑到未来新型城镇化推进、传统观念及数字技术革命等因素,中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顶峰论”不攻自破。

张晓晶指出,用好存量财富需解放思想,敢于“动用家底”,并推动宏观再平衡战略落地,将政府存量财富以一定方式向居民部门转移,以支撑居民消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建议通过制度性安排,支持国有资本促进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发展型消费,解决居民消费后顾之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则强调,国家资产负债表在摸清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产、识别潜在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有效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