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誉远与东盛集团诉讼案取得新进展,业绩挑战依旧严峻
AI导读:
广誉远与东盛集团因合同纠纷提起诉讼,追讨9.34亿元业绩承诺补偿款。近日,广誉远公告称已取得诉讼新进展,但东盛集团涉及大量诉讼,且广誉远业绩未见起色,管理层变动频频,未来发展充满挑战。
广誉远(600771),这家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企业,近期在与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东盛集团)的诉讼案中取得了新进展。半年前,广誉远因合同纠纷向东盛集团提起诉讼,追讨9.34亿元的业绩承诺补偿款。
12月13日,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已收到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中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裁定书要求冻结东盛集团的银行存款9.3亿元,或查封、冻结、扣押其名下动产、不动产及股权等其他等值财产。目前,西安中院已对东盛集团的银行账户、对外投资的股权及所持广誉远股票采取了冻结措施,双方也已进行了证据交换,但尚未开庭审理。
东盛集团曾是广誉远的控股股东,2003年全资收购了广誉远,并于2007年将其注入上市公司东盛科技,2013年上市公司更名为广誉远。然而,由于大股东资金链等问题,广誉远于2021年再度易主,晋创投资取代东盛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山西国资委成为新实际控制人。
这场合同纠纷源于8年前,当时东盛集团作为控股股东,承诺山西广誉远2016-2018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亿元、2.4亿元、4.3亿元。业绩对赌期结束后,广誉远发布的专项审核报告显示,山西广誉远三年实际累计完成业绩承诺7.8亿元,但随后被发现是通过造假实现。山西证监局2024年3月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广誉远在2016-2020年期间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会计政策,虚增利润合计6.7亿元,导致三年业绩承诺完成率大幅下降。
在被证实造假后,广誉远向东盛集团索要业绩承诺补偿,沟通未果后选择诉诸法律。本次合同纠纷从正式起诉至今已有半年时间,虽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要最终如数拿回补偿款,可能并非易事。东盛集团涉及大量诉讼,且法定代表人樊军被限制高消费,郭家学持有的东盛集团72.74%股权也已被冻结。
此外,东盛集团控股期间留下的应收款烂摊子,至今没有解决。根据2024年中报,广誉远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分别为4.1亿元、6.7亿元,账龄3年以上的金额高达3.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仍有3.8亿元。
广誉远在易主后的业绩也未见起色。2022-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变动均呈现大幅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仅有6533万元,不及历史同期峰值的30%。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至70.9%,销售和管理两项费用率同比提升16.71个百分点至74.02%,其中,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分别达到1.5亿元、4.4亿元,成为吞噬利润的主要因素。
同时,广誉远管理层变动频频,董事长职位已历经三任,总裁职位亦已历经两任,且自苗辉4月辞职以来,尚未有新总裁接任。
作为中药老字号,广誉远拥有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四大核心品种,但与云南白药、同仁堂等相比,其发展却有天壤之别。云南白药和同仁堂2023年营收分别达到391.1亿元、178.6亿元,而广誉远同期营收不到13亿元。同属百年老字号的广誉远,能否重新焕发活力,尚待观察。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