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价跌至低点,钛合金3D打印迎发展契机
AI导读:
钛价跌至近十余年最低点,但新应用场景如高端智能手机对钛材需求有望迎来放量。钛合金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大厂加码投资。未来钛金属发展机遇在航空、船舶和3C领域,但行业需关注降本和结构优化。
受产能不断扩张等多重因素影响,钛价已跌至近十余年来的最低点。然而,这一困境中却孕育着新的机遇。
财联社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随着以高端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钛材的需求有望迎来放量增长。同时,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钛合金3D打印技术也正快速发展,为钛材的应用开辟了新的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国产海绵钛的平均价已降至43.5元/千克,创下了201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分析师指出,钛价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工产能的快速扩张与需求增量的缓慢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大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导致的生产成本较低。
尽管钛价低迷,但钛金属下游应用场景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外,钛合金在民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3C产品领域,钛合金已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材料选择。头部手机厂商如苹果、小米、华为等已相继在高端智能手机系列产品中使用钛合金,预计未来手机中框、折叠屏铰链、手表表壳等领域的钛合金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推动行业快速扩容。
在此背景下,钛业龙头宝钛股份以及国内最大的金属3D打印服务商铂力特等大厂正加码钛合金3D打印领域。宝钛股份拟将部分募投项目变更用于钛合金3D打印中试产线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约0.57亿元。铂力特则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高品质增材制造原材料钛合金、高温合金粉末生产线等配套项目,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钛合金以其高强度、耐高温等特性备受青睐,但加工难度较大。未来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方式的革新和降本。而3D打印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相较于传统的锻铸造加工方式,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复杂形状的设计和制造,节省原材料,并提升加工效率。
展望未来,分析师认为,效率提升、设计优化、降低成本等已成为3D打印和钛加工的发展趋势。钛金属的发展机遇在航空、船舶产业和3C领域,但高成本限制了下游需求。因此,钛金属企业需关注产品质量和结构优化,并向电费较低的地区转移。低端、同质化产品将面临较大压力,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将加速。
(图片及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