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增持回购热潮持续,注销式回购成新趋势
AI导读: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规模创新高,已有逾千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回购市场同样火爆。同时,注销式回购渐成新趋势,向市场传递出公司信心。
今年以来,在监管政策的积极推动下,A股上市公司的增持与回购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据统计,自1月1日至12月13日,已有超过千家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进行了大手笔的增持操作,合计增持股份达到了99.96亿股,增持金额更是高达827.15亿元。与此同时,回购市场同样火爆,已有2108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合计回购股份208.26亿股,回购金额更是惊人地达到了1621.90亿元。
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增持与回购总额已经达到了2449.05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去年全年的2139.71亿元,更是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新高。这充分展示了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对市场前景的乐观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持回购热潮仍在持续。据统计,自今年10月下旬以来,已有203家A股上市公司申请了增持回购再贷款,合计贷款金额高达453.69亿元。其中,增持贷款为164.48亿元,回购贷款为289.22亿元。这些资金将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增持与回购活动。
以中国巨石为例,该公司12月7日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而资金来源则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向中国建材提供的专项贷款及中国建材自有资金。同样,冰轮环境也公告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同意为公司控股股东烟台国丰提供不超过8000万元的股票增持贷款。
从增持金额来看,今年以来已有逾千家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进行了增持,合计增持金额达到了824.02亿元。其中,增持金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132家,超过5亿元的有33家,超过10亿元的有13家。增持金额前五名的公司分别为南京银行、上海医药、石头科技、牧原股份和荣盛石化。
知名财经作家高承远认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往往被视为市场利好信号,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然而,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还需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此外,A股市场的“注销式回购”也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以海康威视为例,该公司12月9日公告称,拟回购20亿元至25亿元公司股份,并计划将回购的股份用于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有助于减少公司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股本,提升每股收益。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逾400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40家,超过20亿元的有4家。药明康德、海康威视、宁德时代等公司的回购金额均位居前列。而贵州茅台等公司已完成了回购注销计划,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信心信号。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证监会正积极推动优质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并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以增强市场稳定性。这一政策导向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